“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来了~
(来源:海南发布)
“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
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彭太华: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省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经过了全省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省扶贫工作办公室符立东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杨建平副厅长,还有一位特殊的代表,就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胡翔县长,他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我们的发布会。
首先,请省扶贫工作办公室符立东副主任作介绍。
符立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员,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在此,我谨代表省扶贫办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海南扶贫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坚决兑现脱贫攻坚庄严承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
一是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五年来累计投入171.67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1万户64.97万人全部脱贫,600个贫困村(含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含1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都喝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做到“全上学”,贫困群众慢病和大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
二是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长。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4448.30元增长到12732.96元以上,年均增幅23.41%。共有12.6万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措施,62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4万多户15万余人;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项目2287个,受益贫困户10.92万人。共有3.08万户落实就业扶贫措施,建成252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累计开发护林、护路、清洁卫生等扶贫公益专岗3.89万个,全省35.85万贫困劳动力已就业29.99万人。对10.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普惠性生态直补,对15.2万残疾人每月发放两项补贴,将2.75万户6.87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进行兜底。
三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提前1年实现了国家明确的“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硬化路,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两通”目标。贫困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7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得到巩固提升;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全省贫困行政村全覆盖,自然村的覆盖率达98.69%;农村地区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5.1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6%。
四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夜校“志智双扶”主阵地作用,连续4年定期播出夜校节目210期,平均每期56.2万人次收看,所有贫困家庭长期接受感恩励志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六治”专项活动,全省“六治”重点贫困户基本实现成功转化,投入到农业生产、兼营副业或外出打工。贫困群众劳动致富的意识逐渐增强,贫困户年人均工资性、经营性收入逐年增长。
五是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151个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全部提升,610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50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0人。26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13个村超过100万元。
谢谢大家!
彭太华:请省农业农村厅杨建平副厅长作介绍。
杨建平:“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产业扶贫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摆在首位,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提高组织化程度,筑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增收根基,五年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产业不断壮大。五年来,各市县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每个市县都有特色鲜明的“6+3”产业。全省特色扶贫产业规模种植类达92.21万亩、畜禽养殖类达2278万头(只),相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67.7%、150.9%。许多扶贫产业茁壮成长,涌现出黄秋葵、百香果、文昌鸡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特色扶贫产品。
二是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五年来,全省不断探索完善产业帮扶机制,不断培育带贫能力强的带贫主体,推行“五带动全覆盖”模式,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截至2020年12月,获得产业帮扶的贫困户中有93.25%获得带贫主体的帮扶,贫困户可持续稳定增收能力不断加强,相比2015年前散种散养、发苗发物的帮扶模式,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帮扶效益更好。
三是科技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五年来,全省组建了“农老师”服务团、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挂职科技副乡镇长等多维度科技服务队伍,深入扶贫产业一线开展农业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与服务,推介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17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科技专项资助省重大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现代农业方向)318项,其中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重点研发项目303项,对贫困群众覆盖面最广的槟榔产业,鉴定出了槟榔黄化病病原物,建立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槟榔产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
四是农业保险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向贫困人口倾斜力度。截至2020年,全省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达18个,相比2015年增加了20%。其中,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2020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胶农参保4.67万户次,参保面积约50万亩,实现了应保尽保;2020年新增防贫综合保险,实现全省农村36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边缘人群全覆盖)参保,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五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实行产业帮扶“五个一”,即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经营主体带动、有一个产业发展指导员到户帮扶、有一个扶贫小额信贷助力、有一个保险政策托底、有一个奖励政策支持。全省有12.6万户贫困户落实产业帮扶措施,比2015年提高77.91%,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82.85%,贫困群众自主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扶贫志智双扶成效十分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
彭太华:请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胡翔县长作介绍。
胡 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并向大家介绍白沙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海南岛中部偏西,是黎、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十三五”以来,白沙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号民生工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县44个贫困村、10796户441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出列,并于2020年2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是政策保障全面落实。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点对点、人盯人”防返贫策略,让贫困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农民收入越扎越稳。我们紧抓产业发展根本之策,全面实施“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发展战略,创新出台“橡胶十条”措施,率先实施“橡胶+期货+价格收入”双保险,大力推进“两个万亩、六个千亩”和农村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群众的钱袋子越扎越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732元增长到2020年的14009元,年均增长9.9%。
三是农村面貌大幅改善。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发展庭院经济,大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自然村公路“村村通”、饮水安全工程、自然村电网、行政村光网100%全覆盖,农村环境从“脏乱差”实现向干净整洁、瓜果飘香转变,芭蕉村、高石老村等一批贫困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五星级美丽乡村”。
下一步,白沙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新决策、新部署,继续保持“两不愁三保障”“四不摘”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资源整合作用,继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大力培养农民企业家和乡村“能人”,全面提升农民就业内生动力,不断筑牢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和打牢乡村振兴基础,真正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这里给大家举这么一个例子,我们县有一位农村致富带头人,是一位女同志,名字叫符小芳,跟我一样是省人大代表,她茶叶种得很好,种的茶叶名叫“五里路绿茶”,之所以叫五里路,就因为离白沙的陨石坑2.5公里,所以起名五里路。她的产业常年解决186个人的就业,这就代表了有186个家庭这么多年来都能够增收1.8万元到5万元不等,在2020年时还实现了产业分红100万,这样的例子在白沙还不少。
借此机会,我代表白沙县委、县政府和近20万白沙人民,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白沙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诚挚邀请大家多到白沙来视察指导工作。
谢谢!
彭太华: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时请记者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如何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杨建平:(一)推广模式方面。推行农业产业扶贫“五带动全覆盖”模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共享农庄五类主体,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科技帮扶、劳务用工、土地流转五种利益联结机制,联结带动贫困户发展。全省有2251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户超过18.9万户次,贫困户稳定增收能力不断加强。
(二)培育带贫主体方面。大力推行“农保贷”项目,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辐射带动贫困地区扶贫全产业链发展。全省打造104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直接带动贫困户74783人。建立产业扶贫联络员制度,全省配置产业扶贫联络员1121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防范产业扶贫风险,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三)科技培训方面。依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队伍,组建省、市县、乡镇三级“农老师”服务团90个1520人,重点解决贫困户和扶贫合作社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帮扶贫困户超过7.2万户次,帮扶带贫合作社(互助社)811个。举办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暨“农老师”知识更新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农老师”对扶贫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四)拓宽销售渠道方面。一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消费扶贫月”等消费扶贫活动,2020年销售扶贫产品5.58亿元,同比增长346.4%,受益贫困户23万户次。二是积极参加农交会等大型展销活动,支持带贫企业、合作社携优质扶贫产品走出去拓宽市场。三是组织市县有关负责人前往武汉、西安、成都、昆明等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及农业招商活动。四是在“农民丰收节”庆祝主会场及分会场设置消费扶贫展区。五是在12月中旬举办的“冬交会”上设置市县扶贫展馆,再次组织扶贫企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农产品参展。
(五)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省遴选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4628名,落实8项工作职责,涵盖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帮扶内容,提高产业发展精准度。
上海东方卫视:刚才符立东副主任介绍,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问我省主要采取了哪些好的攻坚举措?
符立东:“十三五”时期,我们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攻坚举措。具体讲:
一、在“扶持谁”上,着重是运用好“两大”手段。组织全覆盖大排查。先后组织4次全覆盖、拉网式大排查,对所有农村常住居民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建成并用好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卫健等15个部门28项数据实现即时比对、即时预警、及时纠错。
二、在“谁来扶”上,着重是建立健全“两个体系”“一个制度”。建立健全从省到村五级战斗体系。将所有帮扶力量编入战斗队序列,实现驻村工作队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扑下身子”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将脱贫攻坚纳入市县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全覆盖、全行动、全参与“大比武”,每年对市县和定点帮扶单位开展考核。建立健全督查制度。成立9个省委脱贫攻坚战督查组,全脱产常驻市县开展常态督查。
三、在“怎么扶”上,着重是围绕“五个方向”攻坚突破。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省级包括省直部门和市县制定了系列配套措施。二是主攻产业就业。产业帮扶方面,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经营主体带动、有一个产业发展指导员技术帮扶、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助力、有一个保险政策托底、有一个政策奖励。就业帮扶方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就业。三是抓实问题整改。在抓好国考反馈和审计、省内巡视、人大监督自查发现等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开展全覆盖问题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凝聚攻坚合力。242家省直单位参与定点帮扶,1024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消费扶贫累计销售7.34亿元。五是激发内生动力。创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扶贫巾帼励志班”“扶贫励志班”,创新开展“六治”专项活动,评选脱贫光荣户、设立红黑榜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四、在“如何退”上,着重是严格执行“三个一”手段。就是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每年委托第三方进行一次专项抽查评估,每年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一遍反复比对,每年至少开展一遍入户核查,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年开展了多次入户核查,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五、在“如何稳”上,着重是运行好“一个机制”。就是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对边缘户、因病因灾等家庭变故易返贫的脱贫户实施跟踪监测,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上海东方卫视:请杨厅长介绍一下我省产业扶贫的情况,在这里面有没有和我们上海相关的或者是具有上海元素的?
杨建平:上海和海南不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所以直接的元素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在产业扶贫中上海元素是有的,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天然橡胶期货保险,刚才我已经介绍过的天然橡胶保险,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前不久已再次到海南来进行调研,就天然橡胶保险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合作,谢谢!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中心:产业扶贫的服务保障体系有哪些?
杨建平:(一)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从全省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县乡农技人员、乡土专家、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遴选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4628名,落实8项工作职责,涵盖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帮扶内容,提高产业发展精准度。
(二)强化农业科技帮扶。依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队伍,组建省、市县、乡镇三级“农老师”服务团90个1520人。
(三)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除了刚才介绍的几个方面的“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消费扶贫月”还有组织农产品进行参展以外,我们商务、供销系统还通过了线上的销售,爱心扶贫网等,通过线上线下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产业的发展。
海口日报:白沙作为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实现广大农户可持续增收?
胡 翔:“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加快建设美丽新白沙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三区一地一园”的新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兴县强县,扛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白沙担当,继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实现广大农户可持续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继续按照“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橡胶产业,根据橡胶产业振兴“十条措施”,逐步探索橡胶产业链条的延长机制,丰富产品类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做好宣传推广,提升品质。扩大南药种植,建设黎药南药“大观园”中医药科普基地,布局开发黎药、南药精加工项目。保持“两个万亩六个千亩”等特色产业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特”产业和庭院经济,保障贫困群众除橡胶产业以外至少拥有一种高效特色产业收益,建立起产业效益长短期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同时增强新型科技和人才培育,积极引进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合作生产,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销效益。 二是深度整合第三产业资源。依托良好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培育壮大体育、黎苗文化、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项目,打造“体育旅游小镇”“生态旅游示范村”“共享农庄”等多元化产业基地,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善电商生态体系,进一步带动全方位消费,深层次多业态扩宽农民群众收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基础。 三是完善落实项目统筹机制。强化统筹为发展薄弱村储备和实施一批十四五期间绿色发展项目,科学研判脱贫攻坚项目中需要延续和升级的内容,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对整个扶贫产业进行了项目库的管理,在产业上我们实施的是动态的管理,并纳入乡村振兴的项目规划中,确保新一轮村庄规划应编尽编。通过全面实施巩固提升工程,特别是引领发展的产业项目,补齐全县44个已脱贫贫困村及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短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农户有稳定收入。 四是强化就业扶持。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结合共享农庄建设,策划包装引进企业共同参与,发展特色民宿,让群众参与,实现就地就业。支持发展乡村扶贫车间,以租金优惠、带贫奖补、财税减免等政策,鼓励能人参与创建扶贫车间,带动周边弱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引入竞争性机制,推广实施“电商惠农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激励贫困户通过务工、发展家庭生产、参加培训学习、参加个体劳动等获得积分换取生活生产物品。当然,在就业扶贫方面,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加强对贫困户就业内生动力的引领和激发。
中宏网:十三五期间,白沙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总结出了哪些经验做法?
胡 翔:“十三五”期间,白沙在脱贫攻坚的历程里总结出了各式各样的经验,分门类,从组织、推进、产业等这些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但就白沙在全省的定位看,和白沙的独特性这一点来看,主要有这么几条经验:
一是发挥生态优势,探索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我们牢牢把握海南生态核心区的定位,结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把白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作为特色资源、后发优势,在守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求发展。一方面,对地处生态核心区、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受限,生活条件落后的银坡村、高峰村,采取整村生态移民搬迁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双赢。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直补,开发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式,让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实现从守好生态资源到用好生态资源的转变,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二是创新实施橡胶“三统一”模式,稳固了主导产业和群众可持续增收。我们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紧盯家家户户都有的橡胶产业,出台《振兴橡胶产业十条措施》,成立橡胶管理部门,通过发放有机肥、电动胶刀、加强培训统一橡胶管理技术标准的“统管”方式促橡胶增产量;以设立橡胶收购点、规范橡胶收购行业标准、减少胶水收购环节的“统销”方式促胶水提价格;利用财政贴息资金扶持橡胶产业发展、补贴帮助农民购买橡胶期货保险、增极收入保险的“统保”方式促胶农谋发展,促进胶农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出台两个鼓励胶农生产方案,有效解决弃割弃管问题,保障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
三是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实现了产品到价值的转换。我们将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创建全省首个电商产业园和电商精准扶贫运营中心,助力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卖出好价钱。用好“白沙良食”农业公共区域品牌,做好品牌包装和认证推广,打造了白沙咖啡、福才地瓜、红心橙、百香果等广受消费者青睐的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人流较为集聚的牙叉、邦溪、细水3个乡镇建设农产品供应站,对农产品统一打包、品控、发货、对外宣传,使白沙优质农产品实现了品牌从无到有、价值从低到高的转变。2016年白沙发展电商以来,线上平台交易额已突破14亿元。
四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初显成效。我们着力拓宽产业发展途径,把美丽乡村、体育产业、黎苗文化等特色、亮点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围绕“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庭院经济、民宿,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围绕“体育+旅游”,吸引中国拳击协会训练基地等5个国家级训练地基落户白沙,举办14场国家级、省级精品赛事,并通过赛事带动旅游消费、促进就业。围绕“文化+旅游”,举办“三月三”“啦奥门”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深入挖掘白沙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提高了白沙的知名度,也为山兰米等农产品注入了文化元素、品牌价值,提高了农产品的效益。
新华社: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请问扶贫系统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符立东:为“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首先,是建好用好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对全体农村居民短板弱项、突发状况的常态有效监测。其次,是开展脱贫对象的分类管理,实现将有限的财力、人力集中起来开展精准施策、适度帮扶。
二是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规范管理。第一,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通过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和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措施,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支撑。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和深化消费帮扶,增强脱贫地区产业抗风险能力。第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抓好扶贫资产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处置及收益分配等工作。第三,加强项目库管理。将脱贫攻坚项目库转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第四,加强光伏扶贫运维管理。进一步加强收益使用的规范和监管,确保贫困户到岗工作。第五,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继续保持和开发公益性岗位,排查清理不符合条件人员。第六,加强小额信贷管理。指导各市县调整规范不符合规定的地方。
三是精准抓好务工就业稳岗。首先,精准摸清务工需求。继续完善跟踪统计服务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务工需求。第二,精准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开展“按需申报”的岗前定单定向培训。探索开展“颁发证书”的资质性培训,以品牌效应提高务工收入。第三,精准实现用工对接。第四,推动稳定就业。依托扶贫车间(基地)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企业招聘对接服务等举措,提升稳岗就业成效。
四是持续推动消费扶贫。首先,持续组织好线上线下消费扶贫活动,真正惠及帮扶群众。其次,持续加强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
五是拓展抓好扶志扶智。继续办好电视夜校。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已改为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省委李军副书记已经讲了第一课,我们组织好收看,把“六治”拓展到全体农户。紧盯陈规陋习、游手好闲、打麻将、赌博、不孝等,以此为载体创新乡村治理方式。
六是认真做好总结宣传。发动各市县认真总结本地区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
七是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政策衔接上,在新的政策没有出台前,原有政策继续执行,并紧跟做好调整优化、延用拓展、修订完善等工作。在帮扶衔接上,实现产业帮扶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在规划衔接上,研究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在考核衔接上,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彭太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来源: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刘韫媛
- 标签:穿越之我是太皇太后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蔬菜素食有哪些?
翠玉黄瓜 【材料】 小黄瓜250克。白糖、醋各1汤勺半,蒜末1茶勺,花椒数粒,盐1/3汤勺,香油1汤勺。 【操作…
- 素菜——美味可口
- 小炒素菜,等你来学哦
- 素面——特色、好吃
- 黄瓜的几种做法
- 苦瓜的几种吃法
- 在家都能做的小吃
- 南瓜的几种做法
- 西葫芦的几种做法
- 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考察团点赞海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
- 百年风华·琼崖党史 | 白沙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