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专家谈行程卡背后海量个人信息处理:应依法全删操作有难度

专家谈行程卡背后海量个人信息处理:应依法全删操作有难度

  认为,“通信行程卡”的使命结束,内存的海量个人信息应依法全部删除。12月12日午间,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赵占领向南都记者表示,用户个人难以发现是否从根本上删除,只有删除后由监管部门核查,才能有效地

  “通信行程卡”公众号12月12日零点公告,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公开资料显示,“通信行程卡”在2020年2月底上线,系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移动等运营商推出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此后数次迭代,添加了行程标星等功能。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近9亿人申领“健康码”,使用次数超600亿次。

  南都记者注意到,12月12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春晖撰文评论称,“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通信行程卡”的使命结束,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经不再必要,应当依法全部删除。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赵占领持有相似观点。12月12日,他向南都记者表示,行程卡里涉及的手机号码、特定身份、行踪轨迹、医疗健康都属于个人信息,属于个人保规定的敏感信息范畴,这类信息在收集和使用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则。

  “我们点入小程序授权行程卡后页面提示,中国信通院联合移动、联通、电信和中国广电运营商查询个人疫情期间行程轨迹,它是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输入查询指令,直接调取了相关运营商后台服务数据。这套小程序中国信通院牵头,由各大运营商提供数据接口。”

  赵占领说,行程卡停止服务后,应该把这些信息彻底删除,否则安全隐患较大。谈到操作层面,他认为全部删除有难度。王春晖也认为,“通信行程卡”收集了海量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根据《个人信息保》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赵占领认为,个人保的条款围绕行程卡退出机制,缺少行政部门或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监督。用户个人基本上难以发现是否从根本上删除,只有删除后由监管部门核查,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处理者真正做到了删除义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