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一张十七世纪意大利人绘制的地图 再现明末海南岛图景
西方地图中最早出现海南岛,目前可知的是1375年的《加泰罗尼地图集》(AtlasCatalanus),图集附注中有一段文字提到了海南岛。但是,西方人绘制的最早最完整的海南岛地图,出现在17世纪传教士卫匡国绘制的《中国新舆图》中。
卫匡国(MartiniMartino,1614-1661),意大利人,1643年来华传教,1661年在杭州去世,葬于大方井天主教司铎公墓。
1648-1650年间,卫匡国在浙江绘制了明末的中国地图,并用拉丁文写成《中国新舆图》(NovusatlasSinensis)一书。
1650年卫匡国从杭州动身前往罗马,向教皇陈述教区情况并报告教会内部关于中国信徒尊孔祭祖的“礼仪之争”问题。历经千难万险,1654年途中经停荷兰阿姆斯特丹时,卫匡国把书和地图卖给了出版商JoanBlaeu(1598-1673),后者于1655年出版了《中国新舆图》以及17幅彩色地图,包括中国全国地图1幅,15省(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湖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分省地图,另有1幅日本朝鲜地图。其中的广东省地图中,包含了海南岛全图。
这幅海南岛地图不仅标注了明代海南的政区、山川,把中部黎区画出来,还把海南岛周边的小岛、沙洲、浅滩都标示出来,例如文昌东部的七洲列岛。全图总共有31个地名。其中
这31个地名,除了KiunMontes(群山)的说法未见于中国文献,其余都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正德《琼台志》、《广舆记》、《广舆图》、《大明與地图》、《皇清地理图》及其他书籍中找到。
TaocungM.(陶公山)。《琼台志》卷五“琼山”之“山类”:“陶公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麻长都陶村境,村人多姓陶。”《广舆记》有“陶公山”。陶公山在今海口市云龙镇,这里有明代进士、海南著名学者唐胄(1471-1539)之墓,他编纂了正德《琼台志》。
CiexingM.(七星岭)。《琼台志》卷五“文昌县”之“山类”:“七星岭,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迈犊都。”在今文昌市铺前镇东北。《广舆记》作“七星山”。七星岭在今文昌市铺前镇东北海边,主峰上有明代海南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提议所建的八角斗柄塔,清代重建,是重要的航海标志。
TocheuM.(独洲山)。《琼台志》卷六“万州”之“山类”:“独洲山,一名独珠,在州东南海洋中,风帆半日可到。峰势插天,周围五十里。有田数亩,鸟兽蕃息,舟多湾泊。”《广舆记》有“独洲山”。康熙《万州志》称为之独洲岭:“岭在海中,周围六十余里。南番诸国进贡,视此山为准。”即今万宁东南之大洲岛。“独洲抱月”为古代万州八景之一。
SiefungM.(息风山)。《琼台志》卷六“感恩”之“山类”:“息风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陀烈村之东。中有巨穴,深百尺许,黑暗莫测。飓风伤禾,黎人祷之,多止。”《广舆记》无之。康熙《琼州府志》等作“在城东二十五里”。《感恩县志》卷二“山”条:“息风山,脉接黎虞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府志》作二十五里,误。”可见不同时代对息风山位置描述不同,但都指山中有巨穴。若按旧感恩县城感城镇东六十里算,息风山应该是今东方市江边乡境内的猕猴岭,山中巨穴应该是猕猴洞。但是,《感恩县志》的地图中,息风山却在感恩县南边,其与黎虞山、尖峰岭的关系也很清楚。
TengM.(藤山)。《琼台志》卷六“儋州”之“山类”:“松林岭,一名儋耳山,在州北二十里零春都。”《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五“广东六”:“松林山,州北二十里。《隋志》谓之藤山,一名松林岭。圆顶下垂,中有石岩,县之主山也。”《儋县志》卷一:“松林山,一名藤山,一名儋耳山,以山固儋之主山也。”《广舆记》有藤山。在1754《大清分省舆图》及1785《大清广舆图》中,藤山都被画到儋州南部,不确。藤山即今木棠镇松林山/岭。为旧儋州八景之一,古称“松林晚翠”。南宋道士白玉蟾(琼山县人)年轻时曾在此山。
PisieM.(毗耶山)。《琼台志》卷六“临高县”之“山类”:“毗耶山,在县西北十里,一名高山。”《广舆记》有毗耶山。相传汉代有印度教婆罗门毗耶大师来此刻立毗耶梵文石碑,故名。毗耶山即今高山岭。
Ciunling(峻灵山)。南宋《方舆胜览》卷四十三《海外四州》“昌化军”之“山川”条:“峻灵山,在昌化县西北,有庙。”《琼台志》卷六“昌化”之“山类”:“峻灵山,在县北十里。旧名落脯山,后因宋改名峻灵山,又曰神山。岭上有石池、石峰、石船,《一统志》所谓落脯石。”北宋苏轼《峻灵王庙碑》:“又西至昌化县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谓其山胳膊。而伪汉之世,封山神为镇海广德王。皇宋元丰五年七月,诏封山神为峻灵王。”南宋《方舆胜览》卷四十三《海外四州》“昌化军”之“山川”条:“峻灵山,在昌化县西北,有庙。”《广舆记》等都有峻灵山。即今昌化大岭。
Lungflu.(龙河)。《琼台志》卷六“崖州”之“川类”:“大河水,一名大江,一名水南河,在州北三里北厢。其深莫测,传有龙潜。”龙河之名大概来源于此,但没有证据。龙河即今宁远河。也可能Lungflu.本是Lingflu.之误,Ling即“宁(远)”的方言读法(n读如l),我看到19世纪英国的文献就将文昌“清澜”写作Chunlan。Lungflu.之名有待继续考查。1785年《大清广舆图》也作“大河水”。《广舆记》没有记载。
Nansiangflu.(南湘江)。《琼台志》卷六“感恩”之“川类”:“南湘江,俗呼南港,在县南三十里南丰乡。其源有二,一自黎母山,一自抱浅黎山,至抱漫黎村合流,经南港铺会潮入海。”《广舆记》有南湘江。又见《皇清地理图》。南湘江即今东方市南港河。
Taflu.(大江)。《琼台志》卷六“儋州”之“川类”:“大江,在州北一里东厢。发源自黎母山,续合诸水来绕城北,西流十里至新英浦,与新昌渡水合流,会潮成港,复经羊浦入大海。”《广舆记》有“大江”。《大清广舆图》等都有大江。大江下游部分今称北门江。
KiensienA.(金仙水)。《琼台志》卷六“万州”之“川类”:“金仙水,即仙河溪,在州北二里。源自黎山,流至城北,潴为潭。流出平政桥,绕东山转北入小海。”《广舆记》无之。《皇清地理图》标为“金仙河”。“仙河云影”为古代万州八景之一。金仙水即今万宁市区北部仁里溪,流经东山岭,又称东山河,相传有交趾道士在此结庵炼丹。
LingnanA.(陵柟水)。《琼台志》卷六“陵水”之“川类”:“陵柟水,在县东北十五里,又名陵栅。”“柟”通“楠”。陵楠水不同于陵栅水,前者即今陵水县北港坡河,后者即今陵水河,《琼台志》称为“大河水”。《广舆记》作“南陵水(万州)”。《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六:“湳陵水,在万宁县西南二里。”《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五“万州”条:“湳陵山,州西南二十里。”此南(湳)陵水应是今万宁南部太阳河。
Lungchuen(临川)在今三亚市南部,《广舆记》、《广舆图》、《大明與地图》中俱作“临川镇”。
问题是,在卫匡国《中国新舆图》中,TocheuM.(独洲山)已经是大洲岛,怎么又来一个?推测应该是卫匡国所依据的中国地图不准确,有的把在万宁北部海中画着独洲山,有的在陵水南部海中画着天河沙,卫匡国人在浙江,质问无从,以为是两个岛,就在地图中都画出来。
卫匡国地图信息并非完全准确,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譬如:地图中把“儋州”标成Chen,应该是把“儋州”读作“詹州”造成的;把“澄迈”标成Chin公式u,一定是把“邁”字认成了“遇”字;地图中把昌化江画出来了,但没有标注名称;把万州与琼州府地位平列,儋州、崖州则高于其余9县;“临川”的拼音Lungchuen近似“龙春”;把“独洲山”和“天河沙”当作两个岛;把宁远河标作Lungflu.,不知所据。
明代的万州、儋州、崖州均为海南岛的二级行政区划,从属于琼州府。儋州领昌化县、万州领陵水县、崖州领感恩县。把万州与琼州府平列,无论按行政区划还是按城市规模,都说不过去。
- 标签:海南立体地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用画笔绘就如画清廉乡村
日前,以廉洁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10余幅、共500余平方米的有“颜值”又有“内涵”墙绘作品走进村民的生活,装点了永顺县…
- 海南三个“提速”强化市场监管为疫情防控保“价”护航
- 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公示 海南两项目入选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家乡有担当
-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涉及价格问题的消费提示
-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 海南两个农产品入列
- “硬核”服务!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帮助村民调试维修机械设备
- 海南药监部门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海南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 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关于离退休人员尽快完成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通告
- 认证认可:助力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