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信息

智观天下丨谨防通胀水平上升

图片新华社

周子勋

最近,《经济学人》刊文开宗明义指出,今年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经济过热。

此言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美国正在进行一项历史性的经济刺激计划。目前,美国政府已经通过了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数万亿美元的大基建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同时,美联储3月17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不变,并预计接近于零水平的利率将持续至2023年。

无独有偶,欧洲央行3月11日决定继续实施总规模为1.85万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并在今年第二季度显著加大购债力度;日本央行也有望出台一系列政策改变的组合拳,以使其大规模刺激计划更为可持续。

如果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的货币“量化宽松”是货币宽松1.0版的话,那么疫情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以无限量的方式向经济注入货币则开启了货币宽松的2.0时代。

但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果正开始逐渐显现,带来了“过剩资本效应”。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货币超发最直接的后果是抬高证券市场的资金杠杆率和价格水平,其中量化宽松的加码更是会不断提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水平,这些都是“债”,是要还的。最近,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对美国通胀的预期正在影响美国及全球资本市场。此外,目前全球资产价格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已经处于高位。

市场普遍认为,从美国和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向来看,全球通胀水平的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以美国为主的经济恢复程度可能比预期的更快;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下,超发货币将对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带来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推高各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水平。

对于中国而言,也不能对通胀掉以轻心。目前,一方面是受到海外流动性溢出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和食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国内构成巨大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经济恢复过程中面临着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和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正因如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3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议防止原材料暴涨,可见加强预期管理、未雨绸缪防控通胀在国内已成共识。

短期来看,中国的通胀水平不会出现大幅攀升的情况。从开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出现边际衰减的情况。比如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较制造业恢复更慢的服务业,也同样出现扩张放缓的迹象。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慢。更重要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为应对疫情推出的货币宽松政策已经开始逐步回归常态化。不久前,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表示,CPI环比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会出现先升后稳的走势。

但是,诚如专家所言,在物价温和上升的情况下,相关风险仍需要重视。比如有学者提出,今年宏观面的主题是一个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的博弈过程。特别是由于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未来中国可能出现“价格扭曲造成的通胀”,由于疫情影响结束,再加上经济反弹,在全球各国的生产秩序重组过程中会造成人为短缺,将会带来结构性的价格失衡。这对于回到经济转型“常规轨道”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一大风险。

诚哉斯言,在当前国内经济快速恢复的过程中,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还要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马建堂:以党建高质量发展 引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民生新举开新局③丨制度完善引导养老事业进入发展新格局

民生新举开新局②丨发展教育要牢记“公平”和“质量”

民生新举开新局①丨给企业减负 让市场在保就业中唱主角

楼市去向“两会”已给出答案 促消费须完善政策

两会热点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望上半年发布高水平开放开新局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说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