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信息

慢读丨海口人的闯海地图

2020年12月28日《海南周刊》报道:“航海世家捐赠6本更路簿……海口也有更路簿,更重要的是其中一本更路簿记录了600多条航道,是已发现记录航道数最多的更路簿之一,而另一本更路簿中不仅采用苏州码子记录更数,且完整记录了从林诗仍家附近码头前往泰国的多条航线,为学者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佐证。”

海南四面环海,汉代开郡,从此与大陆交往不断,同东南亚各国也多有商贸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转、补给和避风的重要节点。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海岛中心城市独特的出行方式,出岛需船,进岛靠船,船进船出,故海南不乏航海世家。

海口作为海南的重要商埠,航海历程悠久,早在唐宋,已有船只驰骋南海,尔后及元至明,操办水军,远洋出击,故航海世家多多。至于航海更路簿,自然不在话下。也许岁月迁变,凋零湮灭,或者躲在哪个角落里,或者散落在哪个人家,或者仍在等待有志之士的探索与发现。

海口市美兰区新埠岛亮脚港一带水域,是古代白沙津所在之地,是当年的琼州郡治出口和海南重要门户。 张茂 摄

海口的航海记载

汉代启荒,两伏波将军率士兵驾楼船至烈楼港,从此雷琼两地,多船只往来。民国《琼山县志》记载:“汉置合浦郡,治朱卢,始设兵防,后遣舟师数万……”“明成化辛卯,百户林富往省打造战船,驾回备倭。万历丁巳,道府会同参议,奉院批允,以后年例打造兵船,于白沙寨立厂,取材于本地方,或转运于吴川等地方以专其责。”

也就是说,那么长的历史时期,造这么多的兵船,兵防的境地又这么辽阔,诸多兵船进进出出,或奔赴江浙、泉州,或远赴千里石塘、万里长沙,岂能没有通航指南?更何况“郡城县城营居多戎籍,自宋元顺化皆汉土遗裔,洪武以来,军士初拨则多苏浙之人,续拨则多河之南北,再调则又闽潮之产,厥后中原各处官吏充配者接踵而至……”

显而易见,琼崖先民大多跨海而来,且无一不是乘船楫而至。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琼人对潮汐等都有深入研究,不可能对航海没有详细了解。只可惜往返之船只,并非经久耐用之物品,驾船之人也反复轮换,城镇居所又时常变换,航海路线多难保留。

实物虽难以保留,但零星文字记载航海事迹却并不乏见。《琼山县志》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演海乡人‘向洋开拓,去番谋生’,他们驾着小渔船,经过海安、安铺,到达越南芽庄,开始了侨居生活。”“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二十日,东营沙上村50只大型风帆拖网渔船遭台风击沉,死亡108人。”说明海口人出海规模并不小。

海南岛历史上的木帆船。 郭萃 翻拍

琼州为“蕃舶”所聚之地

白沙津,也叫白沙渡、白沙口,乃白沙河(即今南渡江)入海口处古渡口,后人称之为白沙门。

这处古津渡位于新埠桥东南侧的“三江分流”处的白沙河渡口,即现在美兰区白沙街道的白沙坊、板桥村一带,当年曾是琼州郡治出口、海南门户。

宋《舆地纪胜·琼州风俗形胜》记载:“琼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波涛之虞。琼帅王光祖欲直开一港以便商旅,已开而复合,人亦难之。忽飓风作,自冲一港,尤径于新开者,审物所助如此,遂名神应港。”

著者王象之特别注明,“时淳熙戊申也”。查考史志,“淳熙戊申”是南宋孝宗十五年(1188年),距今已833年。从这可以看出,远在宋朝,白沙门已是海南最大港口。宋末元初,“迁(白沙)津建(海口)浦”,由此,海口港逐渐代替白沙津商业贸易地位。

但是,白沙津扼南渡江出海口,为海南之门户,郡治之咽喉,故历来为水军要塞。宣统《琼山县志》:“宋庆历 (1041年-1048年) 中,招收广南水军,予以旗鼓训练,备战守之役……元初,收宋末祥兴(1278年-1279年)败兵,在白沙置水军镇(守),设官管领防海。”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海盗侵扰不断,琼州白沙口尤甚。为加强防卫,卫所增设“白沙寨艚船二十二只,长号桨船十五只,正兵二哨驻泊白沙港……隆庆元年(1567年),驻军白沙水寨,兵船六十只,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把总一员。”

除设置水军营寨,增派官兵驻防之外,还在白沙口增设造船厂,督造大小战船,巡视琼州海面,护卫沿海乡镇。直至清初,仍设置“白沙汛,配备哨快船十四只,战守兵四百五十六名。”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白沙门对海南军事与经济的非凡地位。

岁月洗涤,潮汐冲刷,使“洁白沙滩”本义外延。虽然,地理意义上的白沙津早已消失了,但白沙港、白沙街等文化符号却保留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今日的白沙门指的虽然是狭义的海甸岛北端的滨海地带,但历史学、文化学早已赋予她广义的文化价值。这么多的水寨艚船,来来往往的官兵,自然懂得航海行船的方位和潮汐变化的规律。

海口演丰更路簿中的水形风貌图。 张期望 摄

演丰船队下南洋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东寨港一带72个村庄沉入海底,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降临海口演丰。从明末开始,演丰村民就与附近灾民一道,造船闯海,远走重洋,到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地谋生。

以演丰镇演海村委会禄尾村来说,这个坐落在东寨港边的滨海小村,是闻名遐迩的海口侨乡。全村聚居梁、林、饶3姓45户,其中有40户华侨。当年海口商民往返南洋,村民伐木制舟,设置罗盘,冲风斗浪,九死一生,从龙尾头湾起航辗转到泰国,由此逐渐形成演海村民持续几百年的下南洋热潮。

从明末到清初,船队不断扩大,逐渐形成规模。史载,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演丰人闯海的航船从18艘增加至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的73艘,吨量也从原先的200担增加到300担,载重量最大的达到500担。远洋船队频繁往返,促进了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大海赋予演丰人民怒海行舟,思维敏捷,心理刚毅,顽强拼博的精神品格。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琼山县志·大事记》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十月,演海儒林村饶昭聪等村民,伐木制舟,设置罗盘,从龙尾头湾开船出洋,直达泰国北汶。是年,演海儒林村侨属陈贵福捐献光洋200元,在龙尾头湾建起第一座简易码头,方便船停靠。”

造船出海,借船过海,创业他邦,心系故园,热爱桑梓,是演丰人民的优良传统。家乡养育他们,他们报效家乡,村边的港湾,是演丰人民连结远洋的纽带。

海洋是走向世界的文化通道、友谊通道。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今天,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讲述演丰闯海故事,发现海口通航指南,激活并发挥闯海“文化因子”,眼界会更开阔,精神会更强健。

原标题:海口人的闯海地图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2021年01月18日海南周刊,见刊略有删减。)

新媒体、海南周刊联合策划

撰稿:蒙乐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慢读”频道

慢读丨海口江东的这些村镇里,藏着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

慢读丨这群海南特有亚种的豹猫,体型虽小却是猛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十二星座日期查询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