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信息

双台风+冷空气!海南本周将迎两次强风雨天气,专家这样解释→

今天(11月2日)上午从

海南省气象部门获悉,

本周19号台风“天鹅”(热带风暴级)和

20号台风“艾莎尼”(热带风暴级)

将先后影响海南省,

在冷空气共同作用下,

本周海南将先后出现

两次强风雨天气过程。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11月2日~3日,全岛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4日~5日白天,受台风“天鹅”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将有一次强风雨天气过程;5日夜间~6日,全岛多云;7日~8日,受台风“艾莎尼”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将再次出现强风雨天气。具体预报如下:

陆地方面:预计,2日~3日,全岛大部分地区多云间晴。最高气温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9~31℃,其余地区25~28℃;最低气温中部山区18~20℃,其余地区21~23℃。

预计,4日~5日白天,受“天鹅”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将有强风雨天气过程。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北部和西部地区有中雨、局地大到暴雨。最高气温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7~29℃,其余地区24~27℃;最低气温变化不大。

预计,5日夜间~6日,全岛多云,东北半部局地有小阵雨。全岛最高气温26~29℃;最低气温中部山区18~20℃,其余地区21~23℃。

预计,7日~8日,受“艾莎尼”和冷空气影响,海南岛将有强风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岛最高气温23~27℃;最低气温中部山区17~19℃,其余地区19~22℃。

海洋方面:北部湾海面、琼州海峡和海南岛西部海面,预计,2日~3日白天风力5~7级,3日下半夜增大至6~7级、阵风8级,6日夜间~8日逐渐增大到10~12级;

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面,2日风力5~7级,3日增大至7~8级、阵风9级,5日减弱为5~7级,6日夜间~8日逐渐增大到10~12级;

西沙群岛附近海面,2日风力6~8级,3日~4日风力7~8级、阵风9~10级,5日~8日减弱为6~8级;

中沙群岛附近海面,2日~3日白天风力8~9级、阵风10级,3日夜间~8日减弱为6~8级;

南沙群岛附近海面,2日~3日风力6~7级、阵风8级,4日~8日减弱为5级、阵风6~7级。

今年十月台风接二连三扎堆“赶集”

谁捅了“台风窝”?

相较于往年,

今年影响海南的台风

着实有点反常了,

本该“闹腾”的7月云淡风轻,

而到了10月,

台风似“赶集”般接二连三造访。

这引来不少网友调侃,

“或许是谁捅了‘台风窝’”

“台风点了包月套餐”。

那么,今年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以往记载中台风一般什么时候来?

海南人对于台风

又有怎样的记忆或情结呢?

海南周刊

以一个整版的报道

做了一次有趣的盘点

版面图

今年10月台风“赶集”

“7月‘空台’异常罕见。”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台风生成,是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7月“空台”现象。历史上7月最少生成过1个台风,最多生成过8个台风,7月生成8个台风的年份分别是1967年、1971年、1994年和2017年,其中2017年7月21日8时到22日17时一天多的时间内,接连生成了4个台风。

“但海南7月‘空台’并不算罕见。”海南省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吴胜安告诉,7月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含热带低压)频数年均为1.1个,过去70年中7月未有热带气旋影响海南的年份有18年。

今年影响海南的台风虽姗姗来迟,但绝不会缺席,甚至还要一股脑冲个“业绩”。10月,继今年第15号台风“莲花”、第16号台风“浪卡”、第17号台风“沙德尔”之后,“莫拉菲”成为今年10月第4个影响南海的台风,加上月初影响日本的第14号台风“灿鸿”,10月份已经有5个台风扎堆生成,较常年10月(3.7个)偏多。而且,目前第19号台风“天鹅”已于10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预计11月2日进入我国南海海域。

从上到下依次为今年17号、18号、19号台风生成云图。(省气象台供图)

为何以前台风集中在7、8月,而今年台风扎堆10月?吴胜安解释说,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高峰在7月-8月不同,海南热带气旋活动高峰月在9月、10月,常年各月影响海南热带气旋频数分别为7月1.4次、8月1.5次、9月1.6次、10月1.7次。 10月是海南热带气旋活动最高峰。此外,今年10月,南海区域向北越赤道气流偏强、赤道西风偏强,与南海北部偏强的偏东风(冬季风)共同影响,在南海形成气旋性异常环流,较常年更有利于热带气旋活动。

“但这样的天气也比较特殊了。”吴胜安说,历史上海南10月最多出现过6个热带气旋(1983年)。今年10月台风数达5个,为历史次多,明显多于常年平均的1.7个。

此外,还了解到,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一年中最早登陆海南的台风是2008年第一号台风“浣熊”,于2008年4月18日22时30分在文昌龙楼镇登陆;一年中最晚登陆海南的台风是1950年第40号台风“Delilah”迪莱拉,于11月23日24时在海南万宁市登陆。

史籍中记载的台风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台风像是7、8月的“特产”,夏秋过渡之时,天气还燥热,这时来一场痛快风雨,也送来几日清凉。因此,今年台风来得晚,不免让人感到疑惑。但实际上,9月10月影响海南的台风也不少,通过梳理史籍发现,史书中关于海南台风的记载有不少也是发生于这几个月的。

古时没有“台风”一词,对于超乎寻常、威力凶猛的大风,百姓称之为“飓风”,更甚者称作“铁飓”。海南岛史上关于台风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广东通志》:“秋八月,琼州飓风,坏城门,州署、民舍殆尽。”此风起于宋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迄今1000余年。史书里仅一句简短的描述,却极尽渲染出风的破坏力,后人推测:这是一场风力超常的“强台风”,甚至是“超强台风”。

到了明清时期,史书中关于海南岛台风的记载就丰富了许多。例如天启七年(1627年),发生在临高、琼山境内的飓风。《临高县志》载:“九月霜降后数日,飓风尤大作,摧垣拔屋,民庐舍无一完者,土人谓之铁飓。临俗霜降后从无飓风之患,故以为灾。”这与《琼山县志》的记录不谋而合:“九月霜降后,飓风大作,摧屋折木,琼人谓之铁飓。”

再如《文昌县志》里记录:“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九月十六夜,飓风大作,海潮自铺前涨至乌树岭下,有十余里,居民死者十余人。经年田咸,不可耕种。”

除了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海南岛的台风还有什么特点呢?民国《海南岛志》的编写者在走访了民间人士后,概括出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征兆和规律:飓风发生季节,“秋分有,则寒露、霜降并有;秋分无,则寒露、霜降俱无。”飓风将发前,“云气浸空而疾飞,或海吼水腥,海鸟惊飞,断虹饮水,亦其征也。”飓风发作时,“暴雨挟之,横冲直决,撼声如雷。起于东北者,必自北而西;起于西北者,必自北而东。”飓风持续的时间,“小则二三日,大则七八日,皆必转南大作而后息,谓之‘回南’。回南不雨,必再作飓。”

海南人的台风记忆

“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虎豹慑骇,鲸鲵犇蹙。类钜鹿之战,殷声呼之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苏东坡的《飓风赋》,记录了一次真实的台风来袭,在他眼里,台风刮起时,像一万匹马在乱跑,一千辆战车在斗争。老虎豹子都害怕,鲸鱼也逃跑。如巨鹿之战,有惊天动地的厮杀声,又犹如昆阳大战,绞杀百万军马。千百年来,台风所到之处,肆虐横行,让人“闻风生畏”。但对于海南人来说,台风就如常客,已经习惯每年的定期“会面”。

若问起老一辈的海南人对于台风有何记忆?“玛琪”是绕不开的回答——

1973年9月14日晚,一场横扫琼海、万宁、定安、屯昌、白沙、昌江、东方7地的特大台风“玛琪”,登陆时风力达到罕见的18级,造成全海南现场死亡903人,仅琼海就高达771人!光琼海一地,房屋倒塌10万间,半塌11万间,其他财产损失惨重,难以估量。这是海南1949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

“那晚是月圆之夜,夜色真的很美!”一位亲历者告诉,后来一阵闷雷惊人,北风呼啸而来,瓦片如落叶般砸下,同学们连滚带爬,一位哭泣的同学手捂着头,鲜红的血从手指间涌出……“有些人,就永远留在那个时空了。”

“威马逊”也是不可忘却的伤痛。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造成海南18个市县共216个乡镇受灾,受灾325.8万人,倒塌房屋23163间,直接经济总损失119.52亿元。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些忽从天降的灾难,海南人仍心有余悸。

但海南人对于台风的记忆也不全是创伤巨痛的。如今,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已然可以准确地预报台风,及时作出应急响应。盛夏时节,当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台风偶尔擦过城市,带来丝丝凉意,也让不少人心里暗自欣喜。

今年23岁的海口市民何梦璇,仍记得自己在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刮台风。“台风一来,大家就不用出去干活。父亲就着一盘花生米喝酒,我们小孩子休学在家,嘴馋得很,缠着母亲变法子弄一点零食,是花生糖或者糯米糍。窗外雨落,风声呼啸,屋里点着蜡烛或油灯,朦胧的微光下,有人打牌,有人聊天吹牛。平常很普通的事,放到台风天做,倒也成了件新鲜事儿……”点点温情片段,定格成何梦璇对于台风天的特殊记忆。

中央气象台官网

郭萃 李佳飞

见习邱江华

袁迎蕾 吴春娃

袁锋 张毅

黄敏 张运桐

台风三级预警!海南多地将迎来明显风雨天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