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海口晚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引起读者共鸣(图)

海口晚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引起读者共鸣(图)

  海口晚报网3月27日讯(记者光明)海口晚报26日推出的《留住记忆:关注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专家和市民致电本报,认为报道生动展示了海口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对推动海口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同时认为保护工作仅仅投入钱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痛惜之心,尊重之情,要有立法保障,全社会都要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报报道引起我市知名文化学者蒙乐生的关注。蒙乐生说,我省早在2005年9月就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后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达9项。海口此次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向省申报,这对于保护、管理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金字招牌,是一个地方文化竞争力,甚至是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晚报用重要篇幅报道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海口城市品牌形象,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蒙乐生同时认为,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观需要一种文化自觉来支撑,而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文化因素的支持。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所特有的民族自尊、自爱和自信,是推动城市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撑和导向。

  “政府公布,媒体关注,这是件好事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看到本报后发出如此感慨。在他看来,海口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级进行申报,一方面说明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已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和时间赛跑。

  市文体局吴副局长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它不能放在博物馆内保存,而是要保存其固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次公布的首批6个项目都处于濒危状态,如富道村的椰雕技艺虽然有300多年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工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销售市场无法打开。龙塘的民间雕刻工艺没多大改进,市场需求量日益缩小。海南八音队伍青黄不接,并受到时尚文化的冲击。公仔戏多在乡村进行有限的演出,不少传统剧目已经失传。所幸去年以来,市文体局等部门已开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分期分批进行普查,确保我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收集、整理和保护。近日正在抓紧时间,完成6个项目相关申报辅助材料的录像制作。文化遗产本身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更应该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认为,进一步挖掘、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品牌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对于促进海口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前提是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远而有效地保护。他认为,很多人一谈到保护工作就首先想到需要大笔资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他看来,还应该有尊重之情,痛惜之心,要有立法保障,全社会都要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海南海新律师事务所律师欧云斌介绍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于去年9月27日经省会通过并公布。保护条例规定,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建筑物、场所、遗迹及附属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作出标志说明,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中小学应当将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教育内容。获得杰出传承人称号的传承人可以享受地方政府津贴。对列入濒危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导致灭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他认为,制定保护计划是不够的,海口也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立法,从根本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保障。(来源:海口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