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战略定位透析海南未来发展前景
适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海南迎来了新的四大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这为海南下一步发展确立了更高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海南在扩大开放方面闯出一条对全国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新路的殷切期望。随后公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就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海南描绘了一幅未来发展的绚丽蓝图,同时为实现这一雄伟目标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海南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再次向国际社会昭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同时彰显了我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海南建设自贸区乃至最终建成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更深、更快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与全球价值链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并充满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泛起,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中国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引领其向更加包容和普惠的方向发展,已成为滚滚浊浪中的一股清流。在此背景下,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不仅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路线图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座灯塔,也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领导和决策层的全球视野和开放形象,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乐观前景和引领全球化进程的信心。
改革开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海南省及海南经济特区进入“而立之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党中央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可谓适逢其时,对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使我国在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开放的国际经济格局中顺利成长为全球大国和世界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长远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海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为海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指导意见》明确海南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定位,要求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定位对海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使命担当是不言而喻的;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恰恰与海南原有的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定位与海南热带岛屿环境的独特性以及海南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密不可分;“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海洋强国”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定位则意味着海南将在党和国家整体内外战略的实施中承载一系列重大而特殊的使命。此外,海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动效应也令人期待。
30年的艰辛探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海南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其他经济特区一样,海南从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就扮演着我国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的角色。30年来,海南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从一个年生产总值不足60亿元的边陲海岛发展成为年生产总值接近5000亿元的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新型工业、热带特色农业、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独树一帜,通讯、航空航运、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同时,我们也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造成了经济转型缓慢,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人才匮乏等制约海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上述经验和教训应成为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鼓舞斗志的启示和避免错误的警钟。
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海南有条件保障中央赋予海南的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相对独立的岛屿经济体,有利于建设全方位、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更大自主权,逐步将自身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背景下,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热带岛屿所具有的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再加上中央赋予海南的“四大战略定位”优势,海南的未来发展前景一定无与伦比。
海南地处南海之滨,扼守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要冲,并与东南亚诸多新兴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世界海洋文明演进和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表明,海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对外交往和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推进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南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其特殊地位,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倡导和实施“泛南海经济合作”,以海洋合作为切入口,并逐步推进、全面提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水平,以此迈出“把海南打造成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的第一步。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经济特区。与国内自贸区和单一城市经济体相比,海南作为单一省级行政区划,整体上是在更大地理空间范围内建设自贸试验区,其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最终的成功将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带动效应、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所谓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海南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简单地说就是要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要素都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自由流动起来,就是要让国内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切要素出得去,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货物、资金、人员等外部要素进得来。通过上述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率、高效益的优化配置,满足要素报酬递增和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纵观国际上的各类自贸区,大致划分为自由港型、工贸结合型、贸易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等多种类型。
与类型的自贸区相比,自由贸易港被视为目前国际上开放水平最高的经济特区,其在政策上自由度更高,在市场准入方面门槛更低,在投融资方面也更为便利。由此可见,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所在地区的经济运行的体制和制度设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对而言,海南的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起点不能说很高,所以困难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我们既要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也要认识到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通过潜心研究海南省情和国际通行的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规律,瞄准自由贸易港这一高水平开放新形态,寻找突破口和着力点,时不我待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一,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扫除一切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为海南冲破现有一切阻碍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提供了契机。海南全省上下应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应通过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所进行的大胆探索和试验,做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逐步形成制度成熟、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自由贸易区(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第二,从理论和政策上厘清改革与开放的关系,只有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相辅相成,海南才能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不二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顺利崛起的不竭动力源泉。就二者关系而言,改革是为了更好更有序地开放,开放也无疑会促进改革进一步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还是后来设立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虽然各自肩负的使命不同,但无一不是体现和展示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大胆实践。海南作为相对落后和缺乏市场腹地的岛屿经济体,扩大对外开放是海南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海南要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必然要改革和扫除一切阻碍开放的体制机制和制约。
第三,要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落实到每一个领导干部和海南人的行动中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一前所未有的壮举和崇高使命要求我们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心态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时刻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致力于在改善营商环境、吸引高端紧缺人才、提升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准等方面取得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成果。
第四,要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把海南打造成我国开放层次最高、营商环境最优、聚才优势最强的新特区、新标杆、新高地。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需要破除一切不利于深度开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因为这涉及到各种既得利益的调整和新的用人制度的形成,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同时,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稳定和透明的的制度体系,我们还要逐步探索高度自由化和高度便利化的贸易与投资政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地使用政策、用工政策、外籍人士的长期就业和居留政策、市场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政策,甚至符合未来海南自贸区(港)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等,这些政策设计伊始就应该牢记海南的制度创新应作为将来建设其他自由港或者高度开放的内地自贸区参考、借鉴和推广的“海南经验”这一重要使命。
第五,采取“拿来主义”和自我探索相结合的办法,是现阶段加速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可行路径。结合海南自身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国内外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功经验,不失为当下海南此类经验不足、人才匮乏和急需“成果效应”示范的一个可行而便捷的路径。自由贸易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既有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功能复合型的“整体自由港”,也有迪拜、伦敦模式的“腹地自贸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建设初期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动投融资和贸易自由化、营造良好的监管和赋税环境、完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便利人员与服务自由流动等领域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逐步达到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港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的最终目标。
第六,抓住决定海南改革开放成败的“牛鼻子”不放松。在关键因素、关键制度、关键障碍、关键领域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以“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和实干家”要求为目标导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气概,去攻克新时代万里长征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堡垒”、拿下一个个“山头”。
总而言之,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能否最终取得成功,高水平、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一流的科技与管理人才、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并且是关键因素中的关键。
我们的事业前无古人,我们的事业光荣而艰巨。我们惟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进一步发扬特区精神,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更好担当起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使命。惟其如此,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便指日可待。(本文为新华社《思客》专栏文章,作者为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
- 标签:海南发展定位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从四大战略定位透析海南未来发展前景
适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海南迎来了新的四大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
- 海南新定位令全球瞩目
- 不许吃泡面!200杯椰子水300份清补凉……倔强的海南人一定能行!
- 2015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11月27日—12月3日)
- 人民网滚动播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 南海网正式在北京敲钟挂牌新三板 成为海南国有文化企业第一股
- 海南三亚昨日新增380例确诊病例、791例无症状感染者
- 向南海 风云激荡18年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
- 11月16日0时—24时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1月1日晚间海南疫情最新消息海南省又传来5个新消息
- 今日要闻!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