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橡胶养菌菇 白沙高峰村生态搬迁之后致富多了门路
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腾地,白沙南开乡高峰村生态搬迁之后——
致富多了门路
■ 本报记者 曾毓慧
5月9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菇种植基地里,一垄垄顶着紫色或褐色“帽子”的红托竹荪长势喜人,基地主管符国华正忙着张罗十几个工人采摘、包装、发货,不时查看粘虫板上的一个个小黑点,并与基地技术总监李学军商讨下一步的防治举措。
“你看,我们都是用粘虫板诱杀与防治病虫害,这样才能保证这40多亩菌菇全部是无公害栽培。”今年已年过五旬的符国华,“老家”在距离白沙县城约60公里的南开乡高峰村,那里属于海南鹦哥岭腹地,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保护区域。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助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自2019年起,白沙有关部门选在距白沙县城约4公里处建设新高峰村,并于2021年元旦前完成整村搬迁。包括符国华在内的118户居民,住进了59栋联排两层民居,迎来了新的生活。
按照生态搬迁补偿协议,白沙已为每名村民在新址附近补偿10亩可开割的橡胶林,新高峰村近500名村民已获补偿约5000亩橡胶林。此外,早在新高峰村开始动工建设时,白沙有关部门就引进优质农企,投入资金建设菌菇种植基地,并修建道路与沟渠,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学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增收。
“橡胶都交给家里人管了,我现在几乎全天都守在大棚里忙着管理菌菇生产。”与橡胶打了30多年交道的符国华,自从搬出了大山之后,也有了“新想法”——经过主动报名参加多轮培训后,成为新高峰村集体经济第一份产业——菌菇种植的基地主管。
“他能吃苦耐劳,肯学新技术,脑子也比较灵活。”李学军介绍,村里引种的红托竹荪不仅富含蛋白质,还有21种氨基酸,可供清炒、炖汤等,具有较好的食补功效。“每亩可种植5000个菇包,只要管理到位,从种植到收成需6个月左右,每亩鲜菇产量可达1500斤,淡季每斤收购价约为50元,到了秋冬旺季,每斤收购价有望涨至近100元。”李学军认为,白沙具有很好的生态优势以及适宜的气温,非常适合发展红托竹荪等菌菇种植产业。
据悉,新高峰村现已建成40多亩大棚发展菌菇种植,除符国华外,还吸纳了该村10多名村民来基地务工。李学军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该基地已累计收成销售红托竹荪1万余斤。
按照规划,该基地将实行“菌菜轮作”模式,即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用于种植红托竹荪、猪肚菇、黑皮鸡枞等菌菇,中间轮作果蔬等,而到了7月至8月高温季节,则将大棚闲置晾晒消毒,让土壤实现原生态修复,如此循环轮作,能让每季的农作物收成更好。
搬出了深山,百余户村民住进了毗邻县城的新家园,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村民符政才、符永安等已在县城铝合金加工厂找到工作;村民符志飞开拖拉机跑运输,随着收入的增加,跑得也更勤了;符民、符桂程等村民的基建业务已扩展至儋州、洋浦、三亚等地……
时间悄声流逝,在南开乡原高峰村,除了部分建筑被保留下来用于开展热带雨林科研及研学活动外,其他房屋及附属物将被陆续拆除,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腾出更宽广的生长新天地。
(本报牙叉5月10日电)
- 标签:极电战斗机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积极吸引省外创业项目参赛
海南日报海口5月18日讯(记者易宗平)5月18日,海南日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获悉,今年…
- 《灵笼》启动真人影视化 南派三叔加盟担纲编剧
- 范·迪塞尔要求《速度与激情9》中国先上映
- 乔杉谈演戏心得:用更贴近观众的心去创作
- 报告:中国大多数网络主播月入3000-5000元
- 第11个5·19中国旅游日 追溯元代旅行家汪大渊足迹
- 三亚成为百万人口城市 年轻、高知人才汇聚成趋势
- 中央第十一督导组下沉三沙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 海南对农村户厕全面“体检” 重点聚焦四类厕所
- 三亚实现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网上审批办理
- 未成年人无证骑车还上演"翘头杂耍"? 交警: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