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 走出糖尿病的六大认知“误区”
11月14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心梗、瘫痪、截肢、失明、肾衰……这些严重的病症背后,都和一个不被公众重视的疾病联系起来,那就是糖尿病。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强化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和管理,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慢慢侵害人的身体 并发症危害大且不可逆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有哪些危害呢?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海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开宁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而且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疾病,糖尿病的“内因”即遗传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血亲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会高于一般人;“外因”则是环境因素,热量过剩、活动量减少、生活压力大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高血糖是不痛不痒,慢慢地侵犯患者的身体,很多人认为无关紧要,但是高血糖对心脏、肾脏、血管、神经、大脑都会有伤害,等到有感觉时,伤害已经很严重了,而且是不可逆的。
其中,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并发症方面,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一般是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一般都会到医院看诊;如果不去医院看,肯定会出问题,甚至威胁生命。
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主要是血管和神经方面,另外还有视力方面。比如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大血管病变,其中中风、心梗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还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者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走出糖尿病的六大认知“误区” 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生活中,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知存在几大“误区”,要科学合理管理和干预糖尿病,陈开宁建议加强糖尿病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让公众走出“误区”,更好地通过饮食和运动方式管理糖尿病。
第一个误区,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陈开宁主任表示,这种说法不全面。吃糖或甜食多会导致肥胖,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核心环节相关,一个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能力下降,另外一个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少了导致血糖的升高。除了吃甜食或糖,其他的吃饭、吃肉很多,也会导致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如果单吃糖、吃甜食,控制在一定量内,不会导致肥胖,患糖尿病的几率就小。
另外,导致糖尿病还有其他原因,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胖的人多了。现在老龄化社会,人的寿命延长了,各种疾病也会增加。另外城市化的问题,人的压力大,人出行都是坐车,活动空间小了,还有环境污染了等都跟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系,不能光说吃糖多、吃甜食多导致糖尿病。
第二个误区,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陈开宁主任表示,目前年轻人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的年轻人增多了。糖尿病患者中90%为2型糖尿病,其中有胖的,也有不胖的,多数人是偏胖,糖尿病发病的因素很多,比如环境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都是可能导致糖尿病。其中,有的16岁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有家族史且肥胖。
第三个误区,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陈开宁主任认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非常经典的理论,这五驾马车指的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教育以及药物治疗这五个方面。不是只用药物治疗就把糖尿病治好的。如果不懂得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不配合治疗,饮食运动做得不好,他也不监测血糖,他的血糖也是控制不住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五个治疗方法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这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如果饮食治疗控制得比较好,患者的整个病情就会得到比较理想的结局。
第四个误区,控制血糖,越低越好。陈开宁主任表示,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标准,不管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理想控制血糖在4至6mmol/L,一般控制4至7mmol/L,超过7mmol/L就控制不好了。不是控制血糖越低越好,如果低于4mmol/L,就是低血糖了,其危害更大,可能一直的努力和付出都付之东流。控制得好,尽量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第五个误区,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陈开宁主任表示,吃降糖药,饮食运动,心态也很重要。不可能多吃降糖药就行。药物治疗只是五驾马车之一,其余的饮食治疗、血糖监测等缺一不可。
第六个误区,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陈开宁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在家可以用有血糖仪监测,到医院可测血糖或血红蛋白。
如何预防糖尿病?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陈开宁表示,在糖尿病预防方面,中国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可通过饮食和运动的方式,把糖尿病的患病率降下来,不用药也可以。饮食干预为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糖的摄入量;运动干预为适量增加休闲时间的运动量。少吃多动,少吃一点,多动一点。即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少吃一点主食,多动是多运动30分钟以上,坚持6年下来,跟不参与干预的对象相比,糖尿病患病降低30-50%。
糖尿病有哪些预警信号?陈开宁表示,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人不到50%,靠症状来诊断一般是不及时的。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30岁后要到医院测血糖,不光要测空腹血糖,还要测餐后血糖,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糖耐量检查,有利于早起发现糖尿病,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开单去做耐糖量检测。
为此,陈开宁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要查空腹的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血糖会升高,但也有空腹和餐后同时升高的情况,单单依靠空腹血糖升高诊断患糖尿病的人不到25%,升高比较慢。有的人餐后血糖值已经升高,但空腹血糖值还在正常范围。
对此,陈开宁提醒,如果空腹测血糖超过5.6mmol/L,建议做糖耐量检查。其中,肥胖的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女性怀孕时血糖高,有高血压的人、冠心病、血脂高尿酸高的人,也要尽可能早点到医院看诊。
通过饮食+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13年不打针不吃药
患了糖尿病有哪些治疗方法?陈开宁主任表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来说,管理和干预很重要,管理得好的话,不打针不吃药也有机会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如果打针吃药,糖尿病的管理得到保证,血糖控制会更好,并发症也比较少。
2007年,陈开宁接诊一位患糖尿病的小学女教师,当时其比较胖,体重68公斤。经过饮食运动治疗,体重降了12公斤,而且长期维持这个体重,基本上不变,今年疫情期间减了4公斤。
“这位老师依从性好,非常配合医生指导,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这患者13年不打针不吃药。”陈开宁说,平时的诊疗工作中,依从性好、控制好的人占比不多,但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一般都是比较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其依从性比较好,而且愿意运动治疗,体重能降下来,长期维持,血糖就能长期维持正常。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说明护士在糖尿病管理中起重要作用。陈开宁主任表示,护士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们教病人怎么吃,怎么运动,怎么打胰岛素,怎么口服降糖药物,这些东西都要讲清楚,护士培训培养得好,是医生很好的帮手,以帮助病人很好地控制血糖。
相关链接: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前身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选定11月14日,是为纪念Frederick Banting诞辰,他与Charles Best一起于1922年在发现胰岛素(用于拯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疗法)方面发挥了作用。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 标签:新闻编辑室第二季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积极吸引省外创业项目参赛
海南日报海口5月18日讯(记者易宗平)5月18日,海南日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获悉,今年…
- 《灵笼》启动真人影视化 南派三叔加盟担纲编剧
- 范·迪塞尔要求《速度与激情9》中国先上映
- 乔杉谈演戏心得:用更贴近观众的心去创作
- 报告:中国大多数网络主播月入3000-5000元
- 第11个5·19中国旅游日 追溯元代旅行家汪大渊足迹
- 三亚成为百万人口城市 年轻、高知人才汇聚成趋势
- 中央第十一督导组下沉三沙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 海南对农村户厕全面“体检” 重点聚焦四类厕所
- 三亚实现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网上审批办理
- 未成年人无证骑车还上演"翘头杂耍"? 交警: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