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让更多人看见海南雨林

让更多人看见海南雨林

  2000年8月,8岁的儿子正值暑假,姜恩宇带着他进山寻找长臂猿。原本计划进山两个星期,没想到中途遇上台风,下山的道路被洪水冲断,姜恩宇和儿子被困山上。

  “借宿在一户捡松子的人家里,最后食物快吃完了,大伙一起捡蜗牛充饥。”一天夜里,屋里突然窜进来几条“长虫”,大约大拇指粗细,众人吓了一跳,以为是蛇。

  姜恩宇壮着胆子打开手电观察,发现是几条壮硕的蚯蚓,旁边还有几只山螃蟹。原来,山里发大水,小动物也出来“避难”了。

  焦虑的日子里,蚯蚓和螃蟹成了大家解闷的“主角”。围观螃蟹和蚯蚓展开大战,“最终螃蟹更胜一筹。”

  当保护区工作人员找到姜恩宇一行带着他们下山,山下早已围满了各路记者。姜恩宇这才知道,这次台风令霸王岭小镇受灾严重,大家把他当成了受灾群众。

  直到海南日报记者王军认出了姜恩宇,记者们才打趣着放下了相机。姜恩宇却有些欣慰:“说明海南热带雨林不再是无人注意的角落。”

  海南热带雨林远离人烟,不时就会来场大雨,蚂蟥总在准备入睡时才被发现,蚊虫总是让夜晚变得难眠,但这些都不会减少姜恩宇对这片雨林的热爱。

  “往大了说,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往小了讲,热带雨林就是一个地方的生命之源。”坐在树下的姜恩宇,仿佛能够看见:海南热带雨林的每一滴水珠,都将汇聚成海南岛的每一条河流;这里的每一朵花,都能为这片土地增添无数抹绿意;那些看似恼人的小昆虫,正在让这座岛屿充满生机,“这就是热带雨林的意义。”

  2003年,姜恩宇跟随国内外专家再次踏入海南热带雨林,对海南长臂猿展开国际上首次大规模状况调查。

  每天凌晨4点起床吃早餐,黎明前出发,大家循着长臂猿的鸣叫声在雨林追踪。每到一处,专家们安装设备,采用三角定位法确定长臂猿的行踪。

  “当时并不知道海南长臂猿还有多少只,有时听见鸣叫声,感觉距离只有几百米,却怎么也追不上。”雨林气候多变,一天仿佛经历四季,有时冻得全身僵硬,姜恩宇只希望手指还能活动,“能按下快门就行。”

  历时几个星期的调查活动,姜恩宇终于拍到了海南长臂猿的照片,在人民日报刊发。这次调查活动也第一次确认了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为13只。

  从那时起,海南长臂猿的照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媒体平台。从13只开始,海南长臂猿发展为如今的35只,海南热带雨林建成了国家公园,雨林里的动植物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姜恩宇也于2019年正式退休,离开了记者岗位,却没有离开海南热带雨林。他创建了一个公众号,持续记录雨林的万千生灵。这份雨林情缘,还在继续。

  “佳西林区有着很好的热带雨林原生态景观,河边生长着丰富的动植物。”常年拍摄海南热带雨林,姜恩宇有着自己的认识,“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海南热带雨林的大型脊椎动物较少,小型动物和昆虫较多。”

  很快,姜恩宇就在河边发现了两只蟌。它们的个头大概有半支香烟那么长,警觉性很强,发现姜恩宇走近,马上飞走了。一旦姜恩宇离开,它们又飞回来。

  摸清了蟌的规律,姜恩宇换上短裤,悄悄站在河边,原地等待。来回飞翔的蟌,大概是习惯了姜恩宇的存在,以为他只是一根普通的木桩子,又飞回了河边。

  采用一支定焦镜头,稍微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两只正在交配的蟌被拍进了照片中。它们是海南热带雨林小型昆虫的一种,与动植物一起,组成了这片美丽的雨林。

  “真正的美丽需要展现出来,才能让更多人看见。”美,是一种需要被看见的状态,在姜恩宇的工作中,展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美,是他的使命之一。

  生长在几乎天天下雨的海南热带雨林,这里的植物有着明显的特点——由于雨水常年从叶面划过,植物们变化出狭长突出的叶尖。

  这是姜恩宇于2000年在海南吊罗山拍摄的一张照片,名为《滴水叶尖》。黑色的背景,剔透的水珠,体现出海南热带雨林植物明显的尖细叶尖。

  “不能清理现场,不能折断树枝,不能破坏雨林,哪怕是一枝一叶。”事实上,当时这片滴水叶尖的远处是杂乱的枝叶与树干,几次拍摄下来,姜恩宇发现背景不够干净。

  出于自然拍摄的考虑,姜恩宇不断变化拍摄位置,寻找合适的光线。利用光线的对比变化,以及水滴的明暗反差,最终完成了这张照片的拍摄。

  姜恩宇将这张照片收入一组关于海南热带雨林的图集,交由新华社进行对外宣传。这组展现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生长特点的照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人也因此第一次看见海南热带雨林的动人面貌。

  2008年5月,正在海南文昌采访的姜恩宇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激动的声音有些颤抖:“看见圆鼻巨蜥了!”

  圆鼻巨蜥是中国唯一的巨蜥品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五爪金龙”。成年圆鼻巨蜥体长可达两三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南岛,圆鼻巨蜥时常出现在热带雨林内。

  “听霸王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小时候在河边都能见到圆鼻巨蜥,但是后来遭遇捕杀,越来越难见到。”

  海南建省办特区33年以来,随着各个保护区的相继设立,各级政府对于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强,推动群众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一窝5只圆鼻巨蜥刚刚孵化,体长大约在半米左右。”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圆鼻巨蜥幼崽进行护理,即将放生,姜恩宇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记录圆鼻巨蜥的时刻。

  姜恩宇记得,以前曾在云南边境附近发现过圆鼻巨蜥,可是国外总有一种声音——很难说这些圆鼻巨蜥是不是从境外过来的。

  此次在海南山区发现圆鼻巨蜥,将会有力回击这一言论。“海南岛是一座海岛,圆鼻巨蜥无法渡海游过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