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民生银行又出事!涉案30亿 女行长被抓150名投资者被坑

民生银行又出事!涉案30亿 女行长被抓150名投资者被坑

  近日,多名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向媒体反映,4月13日,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被公安机关带走。

  公安经侦部门通知投资者去做笔录时,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逾150名私人银行客户才得知——他们此前在该支行购买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系支行行长张颖等人伪造,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

  投资者提供的产品资料显示,这些私银客户购买的产品,在形式上,属于从其他投资者处受让民生银行发行的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多数以“非凡”系列XX期命名(也包含其他名称,比如一位投资者购买的产品名称为“结构性存款H-1”)。

  多名投资人表示,张颖及其他该行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该产品时称,该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

  据一投资人反映,一个偶然事件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意外发现该产品并不存在,上报总行后,民生银行总行迅速报案。

  上述投资人称,事发后,投资人们亦紧急联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总行高层寻求解决方案,但获得的答复是,该理财产品系伪造,民生银行已报案,且表示此事件为张颖的个人行为。

  理财产品是否虚构?资金去向几何?民生银行将如何处置此事?相关媒体记者就多个疑问致函民生银行总行,但并未获得回应。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成员均为该行个人金融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客户,不少人在民生银行投资理财超过10年,对该行一度十分信任。

  黄先生就是其中客户之一。他表示,此前在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购买过多种产品,其中有一般理财产品、也有针对高端客户的信托产品等,但他未能分辨出这个所谓的“虚假理财”产品和之前的产品有什么不同,且此前数期产品,并未出现不能兑付本息的情况。

  4月12日,一位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拍了一张该理财产品的照片,发给他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查询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相关领导找到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询问情况后决定上报总行,最终由民生银行总行向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经侦支队对此立案侦查。4月13日晚,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几名投资者接到公安机关通知,连夜去做了笔录。

  黄先生表示:“我们平时经常一起打球,都很熟。因为有人被公安机关通知带上合同去做笔录,才知道这款产品有问题。”

  4月14日,闻讯而来的100多名投资者到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总行了解情况后,被告知张颖因涉嫌卖虚假理财产品,已经涉案在押。

  同时,民生银行总行层面已经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法律部总经理担任执行组长,北京分行纪委、常务副行长杜鹏担任副组长。

  黄先生表示,他是2016年4月开始购买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这类“转让理财产品”的,每笔投资起点为300万,至今成功购买超过10笔,已有3笔到期后返还了本息。目前还有7笔,共2000多万没有到期。

  他表示:“当时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和理财经理都跟我们说,这款产品是他们千辛万苦才从总行争取到的,只给我们鲸钻高球俱乐部的大客户,保本保息。”

  黄先生表示,航天桥支行工作人员当时的解释是,银行有很多大客户买了定期理财产品后,急需用钱,因为不到期不能赎回,就会牺牲一定的收益将产品转让出去。

  从投资人处获得的一份《中国民生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协议》显示,该协议转让方为自然人崔华琦,转让份额是300万,转让标的名称“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176期私银款”。

  该转让协议正是构成此事件的关键。根据协议,转让款由“新投资者”直接打给“原投资者”的个人账户。

  转让协议中,除了转让方、受让方分别签字外,还盖有“中国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储蓄业务”的公章。至于这枚公章的真实性,目前尚未可知。

  其他一些投资者购买的“原投资者”的账户名包括崔华琦、池会杰、王静等,开户行均为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

  一位投资人称,为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除产品转让协议,该行还以付款方为甲方、收款方为乙方、民生银行为丙方的方式,签订了一份《交易资金监管协议》。

  约定民生银行对产品转让方,即收款方的账户进行监管冻结,确保该产品到期后本金及收益划转给付款方。

  多名投资者表示,鲸钻俱乐部成员投资的金额大多为2000-3000万元,数额高的达到6000-8000万元,数额少的也有近1000万尚未兑付。

  仅鲸钻俱乐部的成员就有超过150人,其他投资者和涉及金额还在统计中,估计涉及规模约30亿元。

  2014年,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也称39号文)。

  39号文明确表示,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而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老编查询民生银行官网和中国理财网,均未搜到投资者购买的上述理财产品,但有多款产品名称与之类似。

  在监管部门对“飞单”的整治中,要求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销售实行“双录”。黄先生等多名投资者表示,在民生航天桥支行购买“转让理财产品”时,同样有“双录”。

  销售人员会询问投资者,是否知道这款理财产品,知道其中的风险,购买者需要按要求回答知道,并对这个过程录音、录像。

  在被告知购买的理财产品并不存在,这些转让产品的所谓“原投资者”也属虚构后,鲸钻俱乐部的投资人猜测,这些收款账户,或是张颖等人控制的亲友的账户,但目前这个说法尚未得到民生银行或门证实。

  民生航天桥支行财富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2017年4月1日发布的消息称:“航天桥支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达320余人,是全国私银客户最多的支行。而他们的服务团队,从主管行长到理财经理,平均年龄不到29岁。”

  多名投资者反映:“航天桥支行是民生银行的明星支行,张颖本人出生于1982年,毕业于金融系,此前在外资行工作,到民生工作后也是很受重视。她本人是实干型,想做出一番事业。”

  公开资料显示,张颖2011年加入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3年时间,将该行的金融资产带上了全国排名第一的位置,还曾被评为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先进个人。

  为何一个明星支行的支行长会选择铤而走险,伪造理财产品,把如此巨大的资金挪到银行体系外?——这是投资人颇为不解的问题。同时,如此大额的资金最终去向何处,目前亦是谜团。

  有投资者表示:“听说张颖投资了一个地产基金项目。”不过,截至发稿,这一消息并未获得民生银行及公安机关证实。

  据投资者介绍,截至2017年4月17日上午,已经有120多名投资者签名登记,要求民生银行按期兑付理财产品,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投资者们在给监管部门的一份“紧急情况反映材料”中表示,2016-2017年期间,“我们通过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理财经理强力推荐,在柜台内购买的‘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理财产品’,并有一些购买文件为证。”

  经多方了解,此事牵涉“萝卜章”票据造假及销售“飞单”两大环节。简而言之,是该支行管理层违规销售理财产品用以表外放贷,掩盖约30亿元的票据造假窟窿。

  “相当于客户凭空套了30亿的出来。”一位民生银行内部人士指出,这次主要违规在于,“商票当银票贴”、“还假票”,且金额巨大。

  事实上,监管层治理当下银行业“顽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郭树清上任后的一个多月更是掀起了监管风暴。

  自2月底任职银监会主席以来,郭树清领导的银监会已出台了不少于7份监管文件,并且处罚了多个银行。

  4月7日,银监会对外公开,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据统计,1.9亿元的处罚占去年全年金融的70%。

  值得一提的是,信达资产、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17家银行业机构首当其冲。

  近期,银监会文件密集出台银行业监管文件,标志着中国银行体系监管大年的到来,这也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4月10日以来,A股银行板块连续走跌。

  这次,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动真格,此轮监管对于业务激进的银行无异于“核武器”,中国金融治理的思路正发生微妙变化。

  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后,密集发布多份监管文件。其中《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三份文件最引人注意。

  实际上,这是对银行业“四不当”与“三套利”行为的直面打击。这背后的乱象均以“影子银行”密不可分。

  影子银行本质上是给企业的,但不记在资产负债表的的项,而是记在银行同业资产或应收款项类投资下面,或者干脆就是脱离资产负债表的理财产品。

  据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2016年底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在60-70万亿左右,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

  银行业之所以大规模开展“发行同业存单——进行同业投资——委外——投资标的资产”的套利活动,大背景是2014年中国实施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给进行期限错配、加杠杆操作的监管套利提供了温床,并出现在信贷、债券、表外等多条线。

  “这轮政策是去杠杆,现在银行处于把内部业务情况和底层数据汇报给银监会的阶段。” 江浙地区一家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负责人对媒体如此说道。

  杠杆率攀升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威胁正在加大。根据央行今年1月份的工作论文,其中特别提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仍是最大的资金净融入方,一旦发生同业信用违约则传染范围较广。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监管升级或是变相为经济紧缩打配合战。“目前有些银行的预期是本年宁可不做,也不能出问题,相当于变相为宏观经济紧缩做贡献了。”

  广东一家城商行负责人对媒体说道,“后期监管压力持续性要看银行紧缩是否对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监管检查要持续到十一月,银行机构全年业务都会受影响,特别是依赖同业业务的中小型银行机构。”

  银监会密集强化监管势必引发一场洗盘。“中国很多金融创新是围绕监管套利而产生,更多是与央行等监管机构博弈。”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对媒体说道,“这轮监管再嵌套MPA考核,这对于部分激进机构来说无异于‘核武器’。银行出路就是去杠杆,这回是来真的。一定会见到业务激进的银行倒闭,可能就在今年。”

  对于银行倒闭风险,上述的广东城商行负责人持不同观点,“倒闭到不会,因为都在一个金融体系的链条中,小机构也能掀起大风浪。但银行肯定没有那么好做了,可能会导致一些小银行的股东退出,并带来行业的整合。”

  对于哪类银行会受到的冲击面最大,一位北京的国有银行研究人员指出:“比如像南方某些农商行、城商行业务模式非常激进,运用大量杠杆套利、期限套利和资产负债表套利,越小的机构越疯狂。”

  对此,广东一家农商行的委外业务负责人持不同意见,“这和风险偏好有关,不能将农商行、城商行界定为激进业务的代表,其实都有守规矩的,你看四大行操作空间不是更大吗?”

  更为重要的是,银监会的行动只是开始,背后是一盘大棋。太和智库张超指出,中国金融治理思路正发生变化,下一步有望看到央行和银监会配合起来,因为银监会担负监管职能并有处罚权,而央行管理资金价格。而接下来证监会有望加入对券商、资管通道的整治。

  银监会近期发布的系列文件,对投资者、企业主、个体户、购房者都有重大影响,而金融从业者更是首当其冲。今后,银行不仅不能“躺着挣钱”,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的“金领”当得也不那么容易了。

  显而易见,为套利而生的“金融创新”将迎来寒冬,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有望在此次高压式监管下寿终正寝。最为关键的是,中国金融治理的路数已经抢先一步,在危机之前化解风险。

  来源:综合自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中金在线(ID:cnfol-com)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民生银行行长被抓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