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生公司:改革成就航运奇迹 开拓再续百年传奇
初冬时节,阳光和煦。重庆朝天门码头,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泾渭分明,未至大桥,江水早已浑然一体,浩然东去。这幅场景,在95岁的卢国纪的脑海中,如在眼前般清晰。
朝天门、嘉陵江、长江,对于卢国纪及其父辈、子辈而言,是一生的挚爱。这份爱,萌芽于1925年的嘉陵江江畔,根植在1984年的朝天门码头,近百年的岁月里,他们将毕生情怀倾注于一个名为“民生公司”的物流企业。
老民生公司,见证了旧中国民族救亡的悲壮历程;新民生公司,目睹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崛起。时针拨回到34年前,时年61岁的卢国纪坐在长江边上沉思了许久,忽地起身大步向层层石阶迈去……
时光荏苒,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民生公司已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百花齐放”,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为重庆乃至中国航运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百年“民生”的传奇如今仍在续写。
“上世纪二十年代,长江上游航运几乎全被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这让父亲极为气愤。”谈起往事,已过鲐背之年的卢国纪精神矍铄。1925年秋,一艘70吨的“民生”号小客轮从嘉陵江上驶出,宣告了民生公司的成立。
这艘船的掌舵者,正是卢国纪的父亲——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以此为起点,卢作孚通过联合长江上游的中国轮船公司,与外国轮船公司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迫使外国轮船公司退出了长江上游,统一了川江航运。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生公司全员积极参与,将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一大批机器设备、撤退群众运抵四川,也将大量武器弹药粮食运至前线年,民生公司拥有江、海船舶148艘,航线从长江延伸到中国沿海、东南亚各国,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1952年,民生公司率先公私合营,交给了国家。
此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航运企业为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徐徐拉开,弊端也逐渐显现。
1983年的冬天,时任中央总乘船从武汉到重庆视察,一路上看见江面上过往的船只寥寥可数。“一条横贯祖国东西的黄金水道长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必须打破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允许集体、民营企业一齐上,不要让长江之水白白向东流。”说这番话时,特意提到了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要重建民生公司,没有卢先生的后代参与肯定是不行的。”在几天后重庆市委召开的专题研究会上,大家的意见出奇一致。此时的卢国纪,已有61岁,此前在重庆煤炭工业公司任副总工程师。
得知要重建民生公司,卢国纪既欣喜又忧虑。年岁已高、专业不对口、对航运也一无所知,自己能否担此重任?踌躇之际,卢国纪行至朝天门码头,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沉思良久,暗自决定:放手一搏!
怎么来做?这是摆在卢国纪面前的首要问题,他随即约请了在渝的原民生公司6名骨干商讨细节,并向重庆市委递交了重建民生公司的报告,报告很快获批。几天后,一个民办的“民生轮船公司”被重庆市经委正式确认,该公司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人、财、物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完全自主权。
1984年2月20日,民生轮船公司筹备处在重庆市工商联一间面积约20平方米的屋子里正式成立,民生公司的“重生”之路由此开启。房间不大,家具也简陋,担任筹备处主任的卢国纪,内心已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个水路运输企业,最不能缺的是什么?在筹备处来回踱步的卢国纪,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很快他就想明白了:船、人、货、燃油缺一不可。可此时的民生公司,什么都没有。
“要运货,先得有船。”卢国纪决定将难题逐个破解。在向四川兵器局寻求帮助后,对方很快回应愿意支持。经过十余天的磋商,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四川兵器局提供两个闲置船队给民生公司经营,运力共1400吨,并附加条款:盈利分成,亏损由民生公司承担。
船有了,接下来的问题却让筹备处始料不及。原来老民生公司的船长、大副,已经从国营航运企业退休,他们愿意到民生公司为发展长江航运贡献余热,但原单位坚决不借;柴油是计划供应的,筹备处没有计划,只能买比国营企业高4倍的高价油;货物全是按计划分配给国营航运企业运输的,筹备处尽管有了船队,但却无用武之地。
百般尝试未果后,卢国纪只能给重庆市委领导写信,寻求帮助。收到来信后,时任重庆市市长于汉卿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和公司商讨对策。在会上,决定从有关轮船公司借7名退休船长、大副给民生公司,市计委筹100吨平价柴油给民生公司。
然而,在当时的体制下,要求任何一个国营航运企业从它的计划指标中拿出1400吨货物来给民生公司,都不现实。于是,卢国纪向自己曾工作的重庆煤炭工业公司求援,经争取,筹备处得到1400吨计划外煤炭,运到长江下游。
为保障民生公司船队能顺利航行、靠泊、装卸、作业,1984年3月,交通部给长江全线各个港口管理局,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做好民生轮船公司船队有关工作的通知》。3月31日清晨,朝天门码头,伴着一声船笛,满载着煤炭的民生公司船队,从码头徐徐驶出。
打通航运全流程后,制定章程和管理制度、筹集资金建造自有船舶、开办集训班培训船员……在卢国纪的带领下,筹备处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着。1984年10月1日下午,民生轮船公司在重庆市港务局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卢国纪被确定任公司总经理,民生公司新建的“生振”“生兴”两个船队,也在朝天门码头正式起航。
在成立大会上,于汉卿说,民生公司的诞生是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并将在实践中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其意义不可低估。
事实正是如此,继民生重建之后,长江上的航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促进长江航运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伴随着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民生公司也加紧了自己的前进步伐。1985年起,民生公司相继在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成立分公司,“生中”“生哲”“生华”等轮船也纷纷完工投入使用,业务也逐步延伸至国际船舶代理、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公路运输、供应链物流等领域。
“34年来,民生公司创造了许多航运史上的新纪录。”卢国纪举例说,在1986年,率先开辟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创造了日本到重庆江海联运19天和重庆到日本15天的最快纪录;1993年,率先开辟重庆至上海集装箱班轮运输,结束了长江上游没有集装箱班轮的历史;2003年,在三峡断航期间,民生公司组织集装箱和商品车翻坝运输,创造了三峡断流不断航的壮举……
在卢国纪带领全体民生人的共同努力下,时至今日,民生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江运、海运、公路运输、货运代理、船舶代理、汽车物流、仓储物流、金融物流、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综合关务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综合物流企业。
2018年8月14日上午,一艘满载商品车的滚装船从下游抵达重庆唐家沱滚装码头后,船员们立刻开展卸货工作。这样的场景,对于已从事长江运输工作31年的“民振号”船长陈蓬勃来说,早就习以为常。多年来,民生公司长江集装箱与长江商品车滚装业务的市场份额,在西部地区排名一直保持首位,下水商品车运输的市场份额一度占据整个长江的70%。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民生公司也积极投身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为助力重庆建设“Y”字型国际物流大通道,民生公司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优势,开设重庆至上海的外贸集装箱“五定”班轮。时至今日,通过“五定”班轮运输的货物,占重庆外贸进出口货源的30%。
向西则依托企业在欧洲的资源,积极为中欧班列(重庆)组织回程货物,以实现班列双向对开。今年1至8月中旬,中欧班列(重庆)共开行636班,其中去程333班,回程303班。超过一半的回程班列货物是由民生公司所组织,涵盖食品、零部件、日用品、机械、整车等众多品种。
作为发起方之一,民生公司还积极参与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建设。2017年6月,由民生公司组织的重庆经广西北部湾首趟外贸试运行班列成功开行。9月,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今年1至7月,由民生公司负责组织和运营的下行班列共2228TEU,占下行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市场的不断拓展,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也有效带动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以民为本,这是民生公司发展的根本。”卢国纪说,在重建之初,自己曾说过,一定会将一个完好的民生公司交给国家。2009年,他把民生公司的70%的股份捐给了国家,并与上海港合资,成立了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另外30%的股权收益,成立了重庆市卢作孚教育基金会,全部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帮助贫困儿童上学。截至目前,基金会已在酉阳、城口、彭水多地小学,捐助修建教学楼,数百名贫困学生获得了卢作孚奖学金。
正因如此,民生公司成为了重庆国有控股重点企业。为何会这样做?“能在有生之年,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拼搏献身的民生精神再次付诸实际,相信有在天之灵的父亲也会为我们感到欣慰。”卢国纪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重庆民生集团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