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民心所向是幸福——潜江民生保障工作扫描

民心所向是幸福——潜江民生保障工作扫描

  近年来,我市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常态,顶着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战的巨大压力,坚持把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领域,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实施见效,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图景暖心呈现。

  拔地而起的教学大楼、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体育场、先进的远程教育课堂……大雪时节,漫步市田家炳实验小学高新校区,记者看到的是日益完备的教育设施,感受到的是翰墨书香的文化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曾经,大班额现象是我市教育发展之痛,更是市委、市政府不断强调、着力解决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我市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作为工作重点,加速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强力推进中小学校建设。曹禺中学泰丰校区、市机关幼儿园泰丰园等4所义务教育学校、11所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000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好病,我市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实施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快新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市中医院周潭院区、西城片区隔离病房等项目建设。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其中,市中心医院晋级三甲医院,掀开我市卫生医疗事业新篇章。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我市严格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推行异地就医结算,抓好医保扶贫,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大病兜底保障一批等政策,让贫困人口“能看病”“看好病”“少生病”,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出行难等问题,大力发展产业,培育文明乡风……民生红利持续释放。

  去年4月1日起,我市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9年的625元/月、478元/月调整为690元/月、526元/月。

  城乡特困人员中的全自理(含半护理分散)、半护理集中和全护理供养对象的救助供养标准提升至1380元/月、1480元/月、2203元/月和936元/月、1036元/月、1990元/月。

  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机构养育孤儿(含机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养育标准由2019年的1250元/月、2000元/月分别调整为1380元/月、2208元/月。

  此外,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完成9637套保障性住房建设、8188户农村危房改造、63个老旧小区及1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改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6%。全市区镇街道实行公交全覆盖,市民出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公布,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万元、2.12万元,是2016年的2.3倍、2.2倍。筹资14.9亿元实施精准脱贫,67232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五年来,我市提速虾稻田园综合体、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围绕提档升级虾稻共作基地,完善农田、水利、绿化、道路、电网、节点景观等配套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张金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熊口镇赵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渔洋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我市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收效颇丰。

  民生工作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民生实绩中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和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来源:潜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