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民生

儋州:垃圾分类入人心 环境整洁刷颜值

自今年3月起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以来,儋州市积极贯彻落实《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公司配合、试点带动、全民行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格局。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儋州市将用4个月时间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面覆盖,并全面建成垃圾运输体系,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放准确率达80%,整体减量率达30%。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有效进展。

完善分类设施 探索儋州模式

6月1日,儋州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选取了65家单位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单位涵盖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宾馆酒店、餐饮行业、商场、居住小区及村(居)委会等,共覆盖那大城区居民住户计4428户17150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约25000人,约占城区人口12%。

“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投放垃圾分类环保屋对我们村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改善,现在村里的苍蝇和老鼠变少了,各个巷口变得干净了。”8月16日,刚走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那大镇武后村,一座伫立在村口的“高颜值”的垃圾分类环保屋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洁白的屋顶,湛蓝的墙体,搭配上四种颜色的垃圾桶,整体看起来十分悦目。垃圾分类环保屋的外墙还张贴着最新版本的垃圾分类知识和投放指南,供村民学习掌握。

海南省派驻武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符文生告诉记者,自武后村被选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后,村干部和志愿者经常上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经过一段时间的宣导后,村民们对垃圾分类都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产生的垃圾都会自觉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渐渐地村里的环境有了改善,村民不再乱扔垃圾,村里环境也越来越整洁。

武后村只是儋州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一个缩影,截至7月31日,全市已完成65个试点单位的分类收集桶点布置工作,共计发放分类垃圾桶1102个,已建成垃圾分类环保屋(亭)17座。

儋州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将结合城区实际,在试点中坚持分类推进,逐步探索符合居民习惯的“儋州”模式。对于自建房为主的村(居)委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在背街小巷设置以宣传栏形式为主的投放点。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较高的村委会,设置垃圾分类环保屋,委派分类劝导员对市民投放生活垃圾进行引导及监督,对不正确投放的进行二次分拣。对于管理相对薄弱、居民环境卫生爱护意识相对较差的村委会,则采用分类收集模式进行垃圾分类。对于高端居住小区,采取“积分奖励”的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引导居民集中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理念渐入人心

儋州市那大镇文化中路是居民主要住宅区,也是儋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主阵地。在文化中路记者看到,从一街到七街都设有定时定点公示牌垃圾投放点。“以前什么垃圾都往一个垃圾桶里倒,垃圾桶周围都是油脂、发臭的汤水,并滋生大量的蚊虫、老鼠,但自从有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后,工作人员经常上门给市民发放宣传单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现在市民对垃圾分类都有了一定了解,每天都会把垃圾进行分类并定时定点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那大镇文化中路居民吴洪霞告诉记者,她希望更多的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今年5月,有关部门单位已在全市进行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利用85辆电动垃圾收集车在沿街收集垃圾时循环播放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规定、重要意义,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不仅如此,儋州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还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彩页、易拉宝、扇子、环保袋、围裙等进行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宣传物资36500余份,公示牌36个。

“试点工作开展至今,试点单位居民和职工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参与率达到60%以上,分类投放准确率约50%左右。截至7月30日,试点单位收集可回收物368.8公斤,厨余垃圾45980.8公斤,其他垃圾339644公斤,有害垃圾9公斤。”儋州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试点单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试点工作初显成效。接下来将会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增加老旧三无小区、农贸市场、夜市、村委会等10个试点单位,并通过推出微信小程序、有奖问答、举行大型专项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为在10月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罗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芭比之魔法彩虹国语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