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资讯  民生

海口:绿色发展担使命碧水蓝天见初心

“4 ·13”以来,海口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绿色发展担使命碧水蓝天见初心

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海口湿地部门发现在五源河全流域多个点位频繁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活动踪迹,其中一个监测点距离海口市政府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这是海南首次在城区发现豹猫的种群。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正是海口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向好的缩影。

海口琼山区红旗镇边洋村三角梅共享农庄内三角梅美丽绽放,两位小朋友在园内玩耍。记者 康登淋 摄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四年来,作为海南省会城市,海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关于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以水体治理、垃圾分类、湿地保护修复、禁塑等为抓手,呵护好海口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海口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主办的第二届浪漫樱花节颇受青睐,市民游人到此游玩赏花。记者 石中华 摄

蓝天白云“好气质”

海口空气质量全国名列前茅,这是海口在生态文明建设答卷上交出的亮眼成绩!

四月的海口,举头蓝天白云,抬眼碧波荡漾。家住海口湾的市民李晶每天早晨都会来到海边跑步锻炼,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温暖湿润的空气,岸边草木葱郁风景怡人,在锻炼的间隙她常常拿出手机拍摄记录,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范儿”,“海口的蓝天白云永远看不腻,每次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都会吸引很多‘点赞’,外地朋友直呼羡慕我们椰城‘岛民’!”李晶感慨道。

椰城的“好气质”,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大气治理。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我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持续推进六项污染物协同控制、从源头把控精准治污为“靶心”,我市全面深化产业、能源及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烟花爆竹、餐饮油烟及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行动,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着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水清岸绿。不少市民游人到此踏青赏春。记者 石中华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0年,海口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率 98.6%;2021年,海口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PM2.5浓度保持历史最低,优级率再创新高,蓝天“含金量”更高。2022年1至2月海口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率100%,多项污染物浓度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其中PM2.5浓度为自2015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即是福祉。“4·13”以来,海口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好生态引来新物种

新物种不断出现,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为海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点赞!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塘湿地内,栖息的越冬候鸟反嘴鹬。记者 石中华 摄

近日,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项目现场,海滩上新栽种的红树在春天的召唤下生出了新芽,嫩黄的叶子与远处的碧波交相辉映。新造的726亩红树,如根根“琴弦”将原来的两片红树林连接起来形成一片,从高空俯瞰,如同一把琵琶横卧在海岸边。

2020年以来,海口依托东寨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东寨港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项目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种红树林267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4783亩。经过修复与保护,东寨港的红树林渐渐串连成片,36种红树构筑起稳定的生态系统,也引来许多珍稀物种安家。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清岸绿,自然环境优美。 记者 康登淋 摄

目前,在东寨港保护区3337.6公顷范围内,栖息着115种软体动物、160种鱼类、70多种蟹类、40多种虾类和219种鸟类。东寨港是海南越冬水鸟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连续4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都飞来过冬。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东寨港还新记录到了长嘴鹬、黑腹军舰鸟以及小喜盐草等物种。

当东寨港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迎来欣欣向荣的生机时,海口市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一群“中国最美小鸟”在忙着筑巢和谈情说爱。今年3月中旬,蜂虎又如约而至来到五源河,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时间。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栗喉蜂虎在此栖息。记者 石中华 摄

蜂虎是海口的夏候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3月至7月从东南亚飞来海南“过夏”。这是五源河经过综合治理后,蜂虎第五年在五源河畔筑巢栖息。此外,近几年,人们在五源河还陆续新发现了花鳗鲡、小天鹅、豹猫、原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的原鸡。记者 石中华 摄

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这与海口以水体治理、湿地修复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分不开。近年来,海口从美舍河、东西湖、大同沟、五源河、红城湖等内河(湖)入手,打破原有“三面光”束缚,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形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格局,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在海口街头,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驶过,成为椰城移动的风景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海口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2110辆,完成年度推广任务进度的217%,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8561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7.1%。

目前,海口已更新投放的新能源出租汽车近2000辆,占全市出租汽车总量的95%。在公共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方面,海口2100余辆公交车已经走在前列,海口公交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占比达100%,在全国城市公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海口“禁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产能替代、供需对接、源头治理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向“白色污染”宣战。

为充分发挥禁塑替代品的作用,海口主城区40家农贸市场累计采购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超2500万个,海口成为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全面普及规范使用全降解塑料制品的省会城市;在供给上,海口现有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4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累计年产能达6.01万吨,满足了市民对禁塑替代品——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

“禁塑”,海口是动真格的。2020年12月至今,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57万家次,立案759宗,扣押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23432箱、塑料袋1692.98万个、散装塑料餐具8.7万个。如今,在海口的餐馆、超市、商店等消费场所,几乎不再见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全生物降解环保袋,环保饭盒、纸杯、吸管等。

在垃圾分类上,自2020年10月以来,海口从垃圾分类源头、运输端、处理末端等多个关键环节持续发力,联动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取得了明显成效。海口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分类垃圾桶100%配备,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提高18.8个百分点。2021年,海口投入资金1280万元建设了1060个垃圾分类收集屋(亭),今年还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500个,持续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逐梦绿色,奋斗不止。今年初,海南打响了一场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海口将瞄准城市规划建设短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已初步谋划“六水共治”项目217个,总投资达到366亿元,全力守护好海口的绿水青山。

抗日剧大全电视剧大全,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517z,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3984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宁武万年冰洞,哥白尼,致命弯道,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