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黎锦的“滴帕幔”
黄杨伟向黎族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香兰请教织造技艺。
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黄杨伟给同学们上课,普及黎锦文化。
黄杨伟在店铺里帮顾客挑选黎族服饰。
黄杨伟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
黄杨伟要搬到五指山市区居住,母亲和伯母帮他整理衣物。
黄杨伟向对黎锦好奇的阿姨介绍自己的随身背包。
10月16日,黄杨伟(前排左二)在东方市文化广场与千名黎族妇女一起织锦。
按习俗,黎族传统织锦技艺“传女不传男”,不过,随着黎锦技艺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推广,学织黎锦的男孩越来越多。
23岁的黎族小伙黄杨伟,就是一个被黎锦改变命运的人。除了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传承黎锦技艺的创业者。
黄杨伟一家住在五指山市毛道乡红云村,家庭贫困,父母务农,无人织锦。
黄杨伟喜欢黎锦,是从高中开始的。在五指山中学就读时,一次“非遗技艺进校园”课堂上,他“邂逅”黎族传统织锦技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高中毕业,黄杨伟弃笔从戎,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快速成长。退役后,黄杨伟继续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读。
对黎锦技艺的学习,贯穿黄杨伟的校园生活。“课余时间,我坐在宿舍地上,用踞腰织机练习织锦,五指山市能工巧匠优秀奖和黎锦国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奖,都是在大学期间获得的。”黄杨伟展示着自己的黎锦作品,“我一直与教过我的老师保持联系,没有他们的贴心指导就没有我的进步。”
尽管获得不少荣誉,但黄杨伟却不敢告诉家人自己喜欢黎锦。因为当地民间有个传说:男人学织锦,外出打猎会空手而归,下地干活会颗粒无收。
不久前,黄杨伟和表姐在五指山市区开了一家名叫“滴帕幔黎锦”的小店。“滴帕幔”是黎族方言,它的汉语意思是“小男孩”,由此可见这家小店承载着他的梦想。
面对传统黎锦技艺,身为“95后”的黄杨伟有着自己的想法——通过网络和“Z世代”交流,给黎锦作品融入新的元素。“希望黎锦服饰不只是出现在‘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上,也能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黄杨伟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发展黎锦事业,一定能满足父亲长久以来的期盼,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同时也为传承黎锦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王凯 袁琛)
部长今夜休战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27098.html- 标签:幼儿感谢老师的话简短,微信电脑,2分钟赛车,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织黎锦的“滴帕幔”
黄杨伟向黎族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香兰请教织造技艺。 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黄杨伟给同…
- 画家谢耀庭:在海南开拓“美”的疆土
- 坚守 在寒风冷雨中
- 琼中改造4所学校校舍 惠及学生1000余人
-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三亚开展“海有你我”徒步净滩环保公益活动
- 三亚开展秸秆禁烧宣传 守护美丽的“后花园”
- 三亚41名优秀护林人员获表彰
- 三亚吉阳区开展文明家庭事迹宣讲 传承优良家风
- 三亚崖州区推出时尚“新玩法” 将“垃圾分类”节目搬上舞台
- 三亚崖州区:垃圾分类进校园 节目精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