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资讯  民生

峨蔓盐田:制盐业“活化石”

峨蔓镇盐丁村村民在盐田里忙碌。 通讯员 黎有科 摄

走在峨蔓湾一带的盐丁、灵返、细沙、小迪等村庄,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盐槽。这些盐田被统称为峨蔓盐田。峨蔓盐田总面积538.2亩,广布于沿海潮间带,主要由晒盐地、过滤池、蓄卤池、盐槽、盐房和连接外部的盐道等构成,是我国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古盐田之一。

据儋州市博物馆考证,峨蔓盐田形成于宋代。据盐丁村李氏后人介绍,其先祖于宋代自福建莆田渡海来到儋州,以捕鱼、制盐为生。李姓移民及其后人建筑盐田,晒卤制盐,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盐田生产体系,特别是利用当地的玄武岩制作砚式晒盐槽,铺砌规整的玄武岩块以建造更大体量的浅池状晒盐槽。至明代,海盐生产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主业。

目前,当地村民仍在使用峨蔓盐田的部分制盐设施,也会对制盐设施进行维护。与盐田相关的传统村落,也基本保留着原有格局。

以峨蔓盐田为代表的海南海盐生产文化景观,是中国传统盐业持续、多元发展的重要例证。在漫长的盐业专营历程中,峨蔓湾一带的村民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与人文积淀,保留了古老的“刮泥淋卤”日晒海盐生产传统。

随着现代制盐产业的发展,大量作坊式、家庭式盐业生产单位消失。峨蔓盐田这样反映传统海盐制作工艺和组织模式的活态景观,显得尤为珍贵。(记者 林书喜)

除了你一无所有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2995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色基地,上海画册设计,英语培训好不好,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