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利用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向孩子们传授知识
孩子们在海南省博物馆参加拓印活动。 记者 李天平 摄
小学生在海南省史志馆参加研学活动。资料图
12月9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馆门前充满欢声笑语。海口市美兰区新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排队进馆参观。
随着场馆资源不断丰富,海南的博物馆、史志馆等场馆育人功能不断强化。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及幼儿园积极利用场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各大场馆也纷纷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资源针对学生群体开展展览、科普及社会教育活动。
近期,省教育厅印发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我省博物馆、史志馆等各类场馆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流动博物馆”走进校园、亲近孩子
从近几年海南省博物馆编印的《海博宣教》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是该馆社会教育工作针对的重要群体。去年,该馆接待各类观众近63万人次,其中有35%是未成年人。
为了让青少年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海南省博物馆在常规展览之外,还为他们设计了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各类活动。比如,该馆设计的“海岛探秘——重走史图博之路”社教活动,以德国学者史图博在海南考察的足迹为主线,设置了参观展览、知识闯关、加分小游戏等多个环节。在加分小游戏环节,青少年可以通过体验黎族织锦、传统竞技等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
此类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海南省博物馆中比比皆是。该馆公共服务部主任宋玉说,近年来,该馆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佳节,都会精心策划传统版画拓印、沉香线香制作、水下考古大探秘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
据了解,除了吸引青少年“走进来”,我省各类场馆还主动“走出去”,走到青少年身边开展活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陈小冰介绍,从2018年4月开馆至今,该馆共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主题活动700余场,在25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活动,影响辐射4万余名青少年。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生动逼真的标本,展示了南海人文历史、南海自然生态、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等内容,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场讲解。曾参加该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的琼海市嘉积中学师生普遍认为,这一做法推动了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让师生们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极大激发了师生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场馆变身兴趣课堂和实践基地
和以上两个博物馆相比,今年4月开馆的海南省史志馆尽管开馆时间不长,但半年多来已经接待了海南大学、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海南中学等24所学校4150人次师生入馆参观。
海南省史志馆负责人周晓浩说,为了让学生对展馆内容感兴趣、听得懂、记得住,讲解人员对讲解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更多地从雕塑、场景、模型等方面进行讲解介绍,取得较好的反馈效果。作为我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省情地情展示的重要窗口、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海南省史志馆接下来将根据场馆资源、师生需求、反馈情况等,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谋划,设计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群体的内容。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农学专业党支部书记颜平不久前带领学生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开展主题党建活动。他说,从学生返校后撰写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深受教育和震撼。
“育人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颜平希望我省各类场馆能为学生群体安排专门的预约渠道、讲解人员,“建议每周设置主要接待学生观众的‘学生专场’,与学校形成良性高频的互动交流。”
“场馆和学校的互动应该是长期深入的。”海南中学学生科副科长郑锋建议,可以将学生进入场馆接受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起来,把场馆打造成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场馆担当志愿讲解员,这样既能锻炼个人表达和社交能力,又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展览内容。“我计划邀请场馆人员参加学校组织的职场体验活动,调动部分学生参与场馆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再逐步将这一做法进行推广。”
让更多“博老师”“馆老师”走上课堂
根据计划,从2021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将逐步实现“大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到各类场馆学习1次”的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广泛收集意见,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韩小雨说,省教育厅、省旅文厅牵头,已会同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财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省直单位,建立海南省场馆育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审定场馆育人工作制度、场馆遴选标准等。
根据安排,我省前期将遴选出大约6个省级推荐场馆,以及一批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具有不同内容特点的自选场馆,形成省级推荐和自选参观学习的场馆清单,并鼓励各市县参照省里的做法遴选确定本市县场馆,向海南省场馆育人联席会议备案。
韩小雨表示,海南省场馆育人联席会议还将引导和监督各类场馆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会同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专家,开发符合青少年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的课程方案。比如,小学阶段要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和有关背景;初中阶段要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高中阶段要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和深入思考。(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王梦洋)
- 标签:无心若为君怨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CUBA八强赛“第二主场”热闹非凡 提升校园篮球文化
CUBA八强赛现场。供图 北京6月11日电 本赛季CUBA八强赛此间落下战幕,最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 黑龙江完成国内首例未满月北极狼驱虫治疗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 时报时评丨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 热点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 短期对居民用气影响有限
- 出游人次将达1亿 端午民俗文化游成新亮点
- 百年纪事(104)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 昌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友谊的建立”心理团辅活动
- 深学党史 汲取力量
- 好家风从“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