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民生

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列入校本课程 把太空拉到孩子身边

文昌中学学生在上航天教育课。 (受访者供图)

嫦娥五号(资料图)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资料图)

“‘3、2、1,发射!’指挥员话音一落,海天交界处就被染成了红色——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喷射出巨大的火焰,宛如灿阳般散落光与暖,照亮天际,也沸腾了每一位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航天深情!”

这是文昌中学科技社微星部成员韩明君同学写在日记的一段话。11月24日,文昌中学组织14位来自科技社微星部的成员及其家长,一同前往文昌市龙楼镇见证具有历史意义的“嫦娥五号”奔月之行。

作为“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里的重点学校,文昌中学也是海南省内唯一一所将航天教育列入校本课程的学校,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以及未来的深层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将视角由地面提升到太空。

学生名字刻上“少年星一号”

作为新兴航天城,文昌对青少年航天知识和兴趣的培养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是我们的微星测控站,里面配备了监测大屏、测控平台、火箭模型和微星展示台。”12月2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文昌中学的微星测控站,太空图案的室内装饰,简明流线的设计与微蓝的灯光将氛围营造得科技感十足。

“在测控平台上实时显示的是2018年成功发射的‘少年星一号’的各项运行数据,也可以看到它的飞行轨迹,实现了‘天地互动’。”文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傅启地向记者介绍,“‘少年星一号’卫星上面,刻有文昌中学两名学生的名字。”

时间回溯到2016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起了“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太空梦想,意在发射首颗由全国中小学生共同创意、设计并动手制作的立方体纳卫星。

在活动的“创星”阶段,组委会从全国上千所中小学征集到超过10万个创意,文昌中学学子的创意脱颖而出,使该校成为组委会认定的全国首个“轮值主席学校”。

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其身上镌刻了包括文昌中学学子林小涼、尚洋洋在内的参与“少年星”原型星设计和组装的学生名字。

“近水楼台”开设校本课程

林小涼现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械专业,回忆起高中时经历过的航天往事,他说那是一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

“看到火箭从家乡腾空而起,心中对宇宙太空与科学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采访中,林小涼表示,他从初中开始就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高中就加入了文昌中学科技社。在文昌中学,像林小涼一样对航天科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

“为了让更多文昌学子得到系统的航天教育,文昌中学于2017年开始筹备航天教育校本课程,现已在全校铺开。”文昌中学物理教师谭理川介绍,在文昌航天城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文昌中学发展航天特色教育,得到了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投入专项建设和学习经费建设微星测控站、航天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室等,为文昌中学成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谭理川说,航天科普教育门槛高、可复制性低,文昌中学开设航天教育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文昌中学现已完成航天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谭理川是教材的主要编写人,他说:“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但要让学生们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未来伟大的航天计划,而且要不断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希望能借助航天教育,树立学生们成为航天人的远大志向。”

航天教育以兴趣为起点

“一直以来文昌中学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鼓励全体师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亮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至今已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项800多项。”文昌中学副校长朱晓峰介绍。

“硕果累累,兴趣是最强驱动力。”谭理川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实际上,航天科普教育与中学教育是相互促进的。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航天科技,它能让课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此外,航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文昌中学开设航天教育校本课程,我省教育部门也大力发展深空科普教育和研学旅游——2018年10月,海南省教育厅公布海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时,文昌市航天科普馆就榜上有名。

目前,该馆内展出有东方红一号卫星、航天飞机、月球车、月球着陆器、宇航员训练服等实物与模型。孩子们可以在科普馆浓厚的航天氛围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航天科学家及航天员为实现中国航天梦作出的巨大贡献。(记者 邱江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高端智能手机推荐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