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岛两代人 守岛就是“回家”
登上大洲岛银白色的沙滩,沿岸的脚印会被一道又一道的海浪抹去,这个海南沿海线上最大的岛屿人迹罕至,“荒岛”却记录着一群守岛人的故事。
在厚藤中踏出一条小径,目之所及的尽头有一幢上了年头的建筑,这幢两层的管护楼就是大洲岛的驻岛保护站,也是10位护岛人员在岛上的家。“子承父业”,接班守岛,如今重焕生机的大洲岛是两代人的共同努力。“岛二代”传承的不仅是护岛员的身份,更是那份蔚蓝的海岛情结和对大洲岛不变的诺言。
“这个岛算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副站长刘名琳指着沙滩的另一头,在人类活动退出大洲岛前,自家的房子就在岛上,海岛的每一捧白沙,每一只寄居蟹,都是刘名琳的童年回忆。今年34岁的他,在2012年时,从父亲刘亚林手中接过了守岛接力棒,这对父子把守护大洲岛称为“回家”。
时光机把记忆带回了30年前的那天,1990年9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新谭村祖祖辈辈依靠大洲岛而生,那时的新谭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林决定从村里挑选四名“守岛人”,渔民刘亚林被选中,同吴英弘、刘名波、刘进荣一起,组成了第一代大洲岛护岛员。
护岛不比打鱼,刘亚林每月的工资远远低于他出海捕鱼的收益,岛上淡水资源匮乏,生存所需的水和食物都要从陆地上运过来。那时候大洲岛还没通电,海岛的长夜只能守着煤油灯度过。4名护岛员分成两组,每人一次就要值上半个月的班。
比起岛上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让刘亚林如鲠在喉的是村民的不理解。“渔民‘祖宗海’的思想严重,认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地盘,不少村里人都骂我‘叛徒’。”刘亚林说,“捕了半辈子鱼,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尽管如此,刘亚林以护岛员的身份再一次踏上熟悉的大洲岛时,几乎没有半点犹豫。
“大洲岛是个宝岛,如果可以,我情愿一辈子不离开。”刘亚林的心底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只有自己知道:守岛不仅为了这个“国家级保护区”,更是为了守护记忆里初见的大洲岛,鸟飞鱼跃、绿意盎然,那番原始的美景让刘亚林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是时候,把绿洲还给它了。”
如今,早就到了退休年龄的刘亚林依旧不愿离开这座海岛,便主动参加劳动派遣,继续留在岛上工作。
在有限的时光里,一座岛和两代人,互相见证着彼此的变迁。(见习记者 王迎春)
- 标签:神犬小七主题曲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CUBA八强赛“第二主场”热闹非凡 提升校园篮球文化
CUBA八强赛现场。供图 北京6月11日电 本赛季CUBA八强赛此间落下战幕,最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 黑龙江完成国内首例未满月北极狼驱虫治疗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 时报时评丨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 热点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 短期对居民用气影响有限
- 出游人次将达1亿 端午民俗文化游成新亮点
- 百年纪事(104)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 昌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友谊的建立”心理团辅活动
- 深学党史 汲取力量
- 好家风从“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