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光影经典打造“大国文艺范儿”
《故事里的中国》:光影经典打造“大国文艺范儿”
近日,大型电视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央视热播并赢得高口碑。自2019年10月13日首期开播以来,作为周播节目的《故事里的中国》已连续播出七期,《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烈火中永生》《横空出世》等文学、影视经典艺术作品被重新搬至荧屏,那些穿越历史而温热犹在的名字被一一唤起: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李侠,在困苦中不息奋斗的少平少安兄弟,“孤胆英雄”杨子荣,“白毛女”喜儿,“巾帼女杰”江姐,“人民好公仆”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核司令”张蕴钰……一个个闪光的人物,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坚实的文化脊梁。
《故事里的中国》海报
《故事里的中国》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经典代表作为内容依托,通过场内戏剧表演、场外剧本围读、经典原作回顾、主创人物访谈等多种艺术手法交融整合,以戏剧化、电影化、综艺化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样式再现经典。节目特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协副主席闫晶明以及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秦新民担任艺术顾问,为节目总体“把脉”。另外,为确保节目的价值导向和艺术水准,胡歌、刘涛、倪大红、陈数、刘烨、郭涛、郑恺等当红实力派演员加盟演绎,使得该节目收获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和青睐。首期节目《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播出便赢得“开门红”,不仅在播出过程中登上微博“热搜”,更得到了网友们的海量转发和线上“花式表白”,引发舆论热潮。
《故事里的中国》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反映我党隐蔽战线英雄人物事迹的谍战片,主人公李侠的扮演者是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其原型人物是为国捐躯的地下情报员李白。节目在该片精彩片段回顾中拉开序幕,主持人董卿用娓娓道来的旁白对影片做全景式描述,随后,原剧女主人公何兰芬的饰演者、著名演员袁霞以及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来到场内,亲历者们一一讲述电影创作的“台前幕后”和李白烈士的革命往事。与此同时,国家话剧院排练厅的场外一幕,舞台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田沁鑫与胡歌、刘涛二位主角正在进行剧本围读会,研读剧本的过程中,演员真实的内心情感、表演状态通过镜头纪实呈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粉丝的追星心态,综艺化的表达手法让节目更具看点。《故事里的中国》采用多线性立体叙事手法,场内嘉宾对刘涛、胡歌的现场点评和心理期待与候场室的二位演员遥相呼应,两条主线的交感互动为后续的主体表演环节铺垫,随着舞台上《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开演,两条主线最终交汇,一场光影盛宴正式启幕。
《故事里的中国》剧照
泱泱中华,浩瀚长波,无数历经大浪淘沙伫立至今的优秀经典故事,都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与精神文化的真实写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承载着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取向;它们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共同构筑起国人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讲好中国故事,留住优秀经典,让它们在当下重焕光彩,这是摆在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面前的光荣使命与现实课题。
由此思及,中国电视艺术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打开方式”?我们庶几可在《故事里的中国》寻找答案:致敬经典,因应时代,运用创新手法和年轻语态解读经典、激活经典,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审美风范和现代品格,让经典照进现实并与当代人产生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故事里的中国》准确把握了经典的当下性,抚今追昔、情景交融,开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业范式。可见,关注节目内容质量,始终追求思想、情感与审美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精神食粮,这是中国电视文艺创作应当奉行的美学圭臬与价值追求。
《故事里的中国》剧照
经典是文艺创作的“精神河床”,传承经典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欣逢伟大盛世,立处新时代的电视文艺创作更当为经典注入新鲜活力,为荧屏提供价值引领。《故事里的中国》创新多元的表达方式不失为弥合经典与大众、连结历史与当下的有益探索,在彰显大国文艺风范的同时,也为经典在新时代的“双创”之路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