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宿舍的秘密图片中国医疗剧频出错,因在医院取景难?美女性感图
正午阳光出品的《外科风云》虽然在前不久播完了,但关于医疗行业剧的问题探讨却没有平息。纵观内地电视剧市场,行业剧似乎始终是弱项,其中质量良莠不齐的医疗题材尤为容易触碰观众的敏感神经。例如,《爱的妇产科》、《产科男医生》曾被指是“披着医疗剧外衣的狗血言情剧”,赵宝刚执导的《青年医生》也未避免首轮开播就为剧中出现的专业性问题致歉,即便是《心术》、《外科风云》等评价较好的剧,在播出时也多次被观众挑出专业性错误。
究竟为何医疗剧一直在频频“试错”?新京报记者通过对医疗剧导演、编剧和顾问的采访,发现一方面或是因为剧组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投机心理,相较深究其专业性,不如草率地将医疗剧作为外衣,实质将医院作为主角谈情说爱的场所来得更有噱头;另一方面,尽管一些剧组尽量把控每一个创作细节,但医学题材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很高,“编剧难、道具难、拍摄细节难”似乎已成为围困医疗剧且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我们将通过模拟医生治疗的一系列流程,来剖析医疗剧为什么拍不好的原因。
1 首诊
拍摄医疗剧的一大关键在于剧本是否严谨精良,这就像患者第一次去医院看病,首诊正确的话既不会延误病情(开拍顺利),也能快速地予以治疗(方向正确)。
写剧本有时一句话打磨数小时
“医疗剧剧本创作对编剧有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了解一个科室的全部运作流程,并且写明每一个手术动作细节。”
“剧本难”首先就是制作者面临的第一座大山。这也是想要拍摄医疗剧的导演很多,但真正敢于接拍的人却很少的原因。
郑晓龙在时隔3年后再度操刀医疗剧《急诊科医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此次《急诊科医生》的原著《人命关天》的作者,正是其执导的第一部医疗剧《永不放弃》的作者点点。“点点是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多年临床和行政工作,对医疗体系非常了解,所以首先我觉得专业性一定特别强。”郑晓龙向记者透露。
写一部好的医疗剧本,首先要求编剧的医疗知识必须过硬。曾创作了《到爱的距离》、《长大》、《外科风云》等多部医疗剧的朱朱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在美国就读临床流行病专业;而非医学专业人士的《产科医生》编剧张作民,也曾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做过两年手术室的工人,看过了无数的手术。
张作民表示,医疗剧剧本创作对编剧有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了解一个科室的全部运作流程,并且写明每一个手术动作细节。在写《产科医生》小说时,张作民几乎把西单图书大厦所有陈列的产科书都买了,包括手术学,查房实录,疑难病例分析;而网络资料他也打印了一百多万字。张作民对这些资料集中看了一年,但在下笔时也会为了写诊断或手术中的一句话打磨几个小时。
“当时我结识了很多产科大夫,我每写一章,就会发给产科的朋友看,他们也提了不少修改意见。”而《产科医生》小说中的三十多个病例也都全部来源于医学专著中的真实病例,“包括用什么药,什么剂量,对白中医生用的‘行话’,比如‘切除子宫’叫做‘拿子宫’,把‘无痛分娩’叫做‘上无痛’,这些我都要了解。”
写好剧本的第二点,就是要时刻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
《产科医生》这部小说和剧本,张作民整整创作了五年,“如果说在医院工作过或者是学过医就可以写医疗剧,这个是完全不对的。比如以前在手术室洗手是用刷子刷指甲缝、手指,但上个月我去三甲医院手术室,他们洗手方式已经变成消毒凝胶。所以我们还是要在医院中考察,也需要了解真实的医疗案例,才能够与时俱进,不犯可笑的专业错误。”张作民坦言。
2 会诊
无论是拍摄地点的选择,还是道具、演员的配置,医疗行业剧都拥有一套难度系数极高的特殊法则。这就像不同科室会诊疑难杂症,必须所有部门合作、各尽所能,才能拿出最佳“诊断方案”。
拍摄地点、道具使用、演员配置有特殊法则
如果说演员演技过硬就可以演好戏,这条定律或许不适用于医疗剧的拍摄。
A 拍摄场景
医院实拍受限多
目前医疗剧的拍摄场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真实的医院全程进行拍摄,另一种是在医院部分取景,其余大部分场景则在搭建的摄影棚中完成。
《外科风云》选择了北京郊区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取景。该院距离市中心较远,周边居住人群不密集。近日,当记者早晨10点来到该医院时发现,与剧中不同的是,来医院就医的人数并不多,剧情涉及的胸外科,候诊区只有三四位患者排队;急诊室也因人少而并不喧闹。这样的环境无疑是比较适宜电视剧拍摄的。
据该剧医疗顾问、北大国际医院胸外科的副主任医师韩志义透露,《外科风云》在北大国际医院拍摄了近三个月,“医院为了不打搅病人休息,为剧组安排了手术室拍摄。”《外科风云》导演李雪曾表示,为了不干扰医院的正常秩序,剧组在手术室拍的十天中有九天,手术室的门是不能打开的,“所有跟手术室门、走廊有关的镜头我都要记清楚,在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内拍完。进手术室的人数严格限定在18个人,多一个人都不行。所以你们看到手术室里的护士,除了一个是跟组演员外,都是我们服装组化妆组的小姑娘,那些手术助手、麻醉医师也是我的执行导演和副导演。”
正是由于在医院取景难,在《急诊科医生》的拍摄中,导演郑晓龙则选择小部分内容在医院取景,另外搭了一个一比一的急诊室。但有些场景,例如抢救室、手术室都没办法搭建,“因为我们根本拿不到那种手术的器械,比如无影灯。但还好医院还是非常支持我们的,手术室空下来我们就抓紧进去拍,我们拍完人家都还要重新全部消毒。”
B 道具
连无影灯都需专门调整
除拍摄场景外,医疗剧对道具也有极高的要求。郑晓龙表示,《急诊科医生》的所有道具都是真实的专业器械。其中一部分是医院闲置,其他是剧组自购,“手术床、镊子都是真器械。如果将来我们不再用这些器械了,我们可能会赠送给其他医院。”
《外科风云》的器械则是医院提供的,护士会按照剧本,帮助剧组调试仪器。但韩志义表示,医疗剧的仪器非常难调试,因为医疗仪器是根据实际检测的病人指标来示波,医院不可能允许剧组在病人急救时拍摄,“所以在没有病人的情况下,调出一个房颤、二连率确实有困难。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后期做了特效,尽量做到真实还原病症。”
除了调试的困难,医疗道具有时也会和拍摄道具冲突,例如手术室无影灯特定的摆放角度,会与拍摄镜头灯光产生反光效应。韩志义透露,《外科风云》拍摄时选择了追求艺术效果,所以调改了无影灯的角度,以保证拍摄打光,因此剧中呈现的与真实的手术室有一定差距;而《急诊科医生》则选择特地在手术室无影灯上放置了摄影灯,“我们还是希望无影灯是专业角度,但争取拍摄出来的感觉还是打光后手术室的样子。”郑晓龙表示。
C 演员
第一次摸胎盘吓晕了
如果说演员演技过硬就可以演好戏,这条定律或许不适用于医疗剧的拍摄。医疗剧除了对演员的自身专业有要求以外,在开拍前会要求演员去医院体验生活,并且需要演员对晦涩的医疗词汇倒背如流。
据悉在《产科医生》开拍前,主演们均到大医院的产科进行了2-3天的生活体验。张作民表示,体验生活根本学不到医疗知识,所以演员主要是去医院感受氛围,“剧中有一场戏是检查胎盘,他们到医院就第一次摸了胎盘。当时他们都吓死了,听说有些演员晕倒了,因为上面都是血。”郑晓龙也透露,在《急诊科医生》拍摄前,他并不会要求演员马上背诵台词,更重要的是在医院感受医生的工作状态后去深度理解。
3 治疗
除了在医院取景、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械以外,为保证专业性,邀请专业医生作为医疗顾问也是拍摄医疗剧时一道必要工序。他们对于拍摄所起的作用,就像医生治疗患者一样,指出“病灶”所在并予以“治疗”。
“导演导戏,顾问却在‘导’导演”
“《产科医生》拍摄中我也问过医疗顾问‘剧组给你们多少钱’,他说没有钱,都是医院派来的,晚上还要上夜班,只能白天来看一下。”
“在拍摄《外科风云》的两个月前,正午阳光就先找到了我。”韩志义告诉记者,此次他担当了《外科风云》的医疗顾问,主要负责《外科风云》的手术戏部分。“我会先看剧本。比如场景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去协调;手术室哪儿是无菌区,我们提前划分;灯光怎么摆,手术器械、甚至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都需要我们演示。”韩志义表示,为了保证每一个近景的真实,他也为这部剧担当了“手替”的工作,“里面一些近景的打结、下刀、牵引,演员不可能马上学会,所以手部特写是我们来做的。”
无独有偶,《急诊科医生》在筹拍前,郑晓龙也邀请了协和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生、医学博士作为医疗顾问,“当时协和医院专门派了专业医生和护士团队全程驻组,甚至有些地方他们直接参与了拍摄。”郑晓龙笑称,拍摄医疗剧,“我们导演在导戏,但顾问却是在‘导’我们导演。”
但《产科医生》的编剧张作民也透露,很多医疗剧提到的“医疗顾问”也有水分。真正的医生非常忙,三个月全程驻组几乎不可能。“《产科医生》拍摄中我也问过医疗顾问‘剧组给你们多少钱’,他说没有钱,都是医院派来的,晚上还要上夜班,只能白天来看一下。”因此相较请医疗顾问,《产科医生》选择邀请护士做群众演员来参与拍摄。《产科医生》手术室的部分,几乎每一位器械护士都是真正的护士,他们在拍摄时就如同平时上手术台工作,既当群演,同时监督并保证了拍摄的专业性。
4
术后观察
患者做完手术,需要术后观察,而医疗剧拍出来,获得的反馈和出现的问题也都需要好好总结。
不专业就没人相信你的故事
“你要是不专业,观众不相信你的专业性,也就不相信你的人物故事,本身这样的剧就会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拍摄的医疗剧至少有15部,2017年就至少有三部医疗剧播出。医疗题材似乎始终站在行业剧的大风口。但即便如此,何时能够做出一部专业如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的剧,似乎仍是未解之题。微博“丁香园”曾调查了2012名医生。其中虽然有94%的人看过医疗剧,但85.8%的医生都在看医疗剧时发现过错误。由此看来,医疗剧即便把控每一个环节,但似乎都很难做到专业,这也令诸多创作者闻医疗剧色变。
1 定位不清
张作民表示,很多人拍不好医疗剧,或与其对剧的定位不清有关。在他看来,目前业内可分为医疗剧和医生剧两种。医生剧即主人公的职业是医生,拍摄场景是医院,反映的是医生个人命运。医疗剧是以医疗事件为主线的电视剧。张作民认为,目前国内的医疗剧最大的诟病就是过分体现个人的恩怨情仇,而非通过真实病例表现人性关怀,在编剧结构上就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剧真相查明了、仇报了以后,故事就结束,但《实习医生格蕾》演了不少年。”
2 跟不上需求
李雪则曾在采访中透露,他认为目前国内观众的审美水平提升也很快,但国内整个电视剧行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够,医疗剧在技术、制作能力上达不到标准。“像《黑色警报》搭的场景,我们编剧朱朱看了都说这真的是美国真实医院的样子。但我搭不起,只能用实景,这是现实,所有影视同行心知肚明,这不是想拍就能拍到的东西。”
3 道具不到位
张作民表示,想做没有专业诟病的医疗剧,对制作团队每一环要求都极高。例如《产科医生》拍摄时,原本应该是麻醉师说的台词,却变成主演,即主刀大夫的台词,这是导演或演员的临时变动;张作民也要求删了很多生命监测仪的镜头,因为病人血压应当异常时,监测仪上的数字却显示正常。“有资料显示美剧每一集的投入到了500万美元,但我们现在最贵也就是在二三百万人民币。”
对于医疗剧的前景,也有一些创作者表示乐观。郑晓龙表示,他拍摄医疗剧就不担心被观众纠错。“同样一个病,不同医生处理方式不一样,只要在专业正确范畴内,这种纠错我们就不太在乎。拍医疗剧,专业性就必须严格做到。你要是不专业,观众不相信你的专业性,也就不相信你的人物故事,本身这样的剧就会有问题。”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