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五位母亲的故事和心愿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妮、陈咏晚、王才兰、王明艳(前排左)及陈志艳(右)。
编者按:今天是母亲节。母亲,最神圣的称谓,再多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她的伟大。母亲节前,三亚日报记者采访了5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母亲,倾听她们的难忘故事和节日心愿,希望闪烁在她们身上的母性光辉,能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
张妮: 边打拼事业边给儿子带娃
■母亲档案
张妮,48岁,河南周口人,吉阳区一家废品回收站老板娘。
■节日心愿
努力赚钱买一套房,在三亚安心养老。
5月8日上午11时许,头戴布帽、身背挎包的张妮在炎炎烈日下不停地来回分拣打包各类回收品,2岁多的小孙子跟在她身后跑来跑去。
看到卖废品者上门,张妮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与对方一起过秤,讨价还价;她的爱人陈先生则坐在简易棚下,静静地抽着烟,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三亚是福地!只要你肯干能吃苦,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老板娘张妮说。
张妮今年48岁,来自河南周口市。2002年,她与爱人来到三亚务工。由于没赚到钱,夫妻俩便各自骑着三轮车去拾废品。不想,在这个过程发现了“商机”。她与陈先生商量后,于2004年在港门村设点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
凭借吃苦肯干,张妮的生意逐渐走向正轨,手头也有了一点积蓄。2008年,正当她准备扩张业务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她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赔个精光。无奈,夫妻俩只好重新再来。善能吃苦世人敬,皇天不负有心人。2017年,张妮的回收站搬迁至吉阳区,经营面积也从原来的200多平方米扩张到现在的1000多平方米,主要回收废铁、铜、铝、纸等,经夫妻俩分拣打包,装车拉去卖给厂家。
张妮深知,今天这一切得之不易。这些年夫妻俩吃了不少苦,才打拼下这番事业。如今儿子成家立业,女儿也嫁人了,夫妻俩一边做生意,一边帮远在郑州忙于创业的儿子带孩子。
“今年生意不好做,各类废品的收购价格暴跌,目前回收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赚的钱都不够交租金,我们俩还在想办法渡过难关。”张妮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她相信疫情过后都会好起来。
如今,张妮的想法很简单,努力赚钱买一套房,然后在三亚安心养老。很多老乡问她为何不回到儿女身边,她说,在三亚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我们也算是半个三亚人了!”
(记者 吴英印)
陈咏晚: 挺着肚子居家“隔离”3个月
■母亲档案
陈咏晚,41岁,湖南邵阳人,全职宝妈,已在三亚生活7年。
■节日心愿
宝宝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陈咏晚已有一个16岁男孩,今年3月20日,她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生这一胎的过程太艰辛了,差不多快要了我的‘老命’,这辈子都难以忘怀。”回想起疫情期间生孩子的经历,陈咏晚仍心有余悸。她说,因为自己是高龄产妇,怀孕初期孕吐很严重,原本96斤的体重瘦到了只有83斤,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身体状况才得以恢复好转。
预产期的临近之际,当时的疫情还处于紧张阶段,陈咏晚变得焦躁不安,每天通过电视,关注各种有关疫情的新闻。“每次看到数据往上涨,我的心脏也跟着砰砰跳。我爱人是媒体记者,疫情期间还要采访相关新闻,每天奔波在各种场所,我非常担心他,也忧心怎么做好自己的防护。”陈咏晚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她居家“隔离”了近3个月,度过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
“怀孕8个多月的时候,按照医嘱应该每周去做一次产检,但受疫情影响,我一个多月都没敢去医院。好在医院的防护措施和各项服务都很好,让我顺利迎来了我的贴心‘小棉袄’。”当女儿降生时,她的心情就像被打开了一样,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夫妻俩给宝宝取名袁晨程,一来是因为“陈”“晨”同音,二来“晨”代表着阳光和希望,“程”则是前程远大。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陈咏晚希望宝宝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 李少云)
王才兰: “封村”时和儿子学时事
■母亲档案
王才兰,37岁,三亚崖州区村民。儿子9岁,现上小学3年级,女儿刚满两个月。
■节日心愿
希望长大后的儿女共同去创造美好的世界。
“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留在家里,不添乱。”那段时间,王才兰和许多村民一样,整天都待在家里,春节没有给亲友拜年。“这个春节对于大家来说,特别难忘。”王才兰说,“非典”那一年,她刚满20周岁,一直在外面打工,还没有如今成家之后的这般感触。
过去3个多月,平时少有关注新闻的王才兰,几乎每天都关注全国乃至世界关于疫情的报道,经常和儿子说一个个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奔赴武汉的医者故事。现在,儿子张口就能说出“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
10年前,王才兰与叶小勇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儿子。令夫妻俩欣慰的是,儿子很听话,在学校是一个乖学生,在家“封闭”期间,还主动学习做简单的家务。
“那段时间他不仅认真学习,还学会包水饺、做一些简单的菜了。”王才兰一脸自豪地说,她的儿子在一年级、二年级时,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少年强,则国家强。希望长大后的儿女共同去创造美好的世界。”王才兰说,今年3月10日她的女儿出生。在医院时,她看到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治病救人,有的“连轴转”开展工作,非常感动。同样令她感动的是,如今懂事的儿子也说出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当医生去救死扶伤”的话了。
(记者 黄世烽)
王明艳: 带动一家人做好疫情防控
■母亲档案
王明艳,50岁,崖州区水南村人,村妇联主席。
■节日心愿
陪老母亲吃一顿团圆饭。
她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坚守在村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焕发出坚毅的本色。她就是崖州区水南村妇联主席王明艳。
王明艳今年50岁,在村委会工作10年,自从投身抗疫一线,作为一名母亲,她给子女树立了责任担当的榜样。
1月26日,王明艳开始挨家挨户摸排走访,白天入户宣传,晚上整理核实资料;在村里、农贸市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王明艳忙碌的身影,她不仅要为村民发放口罩、宣传资料等,还要摸排重点疫区的人员,做好健康登记。疫情防控期间,王明艳每天早出晚归,丈夫谢世仁支持她的工作,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并成为志愿者协助村小组成员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王明艳的儿子谢恒恒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工作,疫情期间他也主动配合部门做好疫情防控。这一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王明艳家庭曾获评2018年海南省“最美家庭”。对她而言,家庭和谐和睦是最重要的。今年母亲节前,王明艳的一双儿女都给她发来祝福短信:希望妈妈永远健康开心。王明艳的心里暖暖的,她希望孩子们努力工作、幸福开心。
王明艳的母亲今年76岁了,居住在崖州区大蛋村,临近母亲节,王明艳特意去看望她。王明艳说,往年的母亲节,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今年也一样。
(记者 黄珍)
陈志艳: 我和女儿是“闺蜜”
■母亲档案
陈志艳,湖南邵阳人,1998年7月来到三亚,目前自主创业。
■节日心愿
希望女儿永远像公主一样,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并祝愿她在今年高考中考取理想的学校。
高挑的身材,利落的短发,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刘畅的母亲陈志艳,不同于多数朴素含蓄的母亲形象,青春洋溢。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陈志艳分享了她“母亲陪考”的故事。
今年1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开学时间被推迟。对于家有高三学子的陈志艳来说,心里难免有些担忧。所幸的是,学校很快开通了网课。“那段时间,女儿整天在家上网课,休息时也不能外出,压力很大。”陈志艳为给女儿减压,陪她一起研究美食,还常跟着抖音视频学习健康操。
对于女儿,陈志艳更多的是信任。“她是个独立自主、积极乐观的孩子。”也许是有从医和心理学方面的经验,陈志艳从小就十分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遇到问题常常召开“家庭会议”,倾听孩子的声音。去年,刘畅在选修课程上曾有烦恼,经过和陈志艳的沟通,选修了自己心仪的课程。
在形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时,陈志艳用了“闺蜜”这个词。“我们喜欢互相倾听,彼此无话不说。”陈志艳说,自己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也会让女儿帮忙“开导”,“有时候,孩子的想法更直接纯粹,见解出人意料。”
谈及父母的角色,陈志艳说:“孩子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我们作为第一任‘老师’,涂抹的色彩会影响她后面成长的路。所以我认为当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比起小心翼翼地保护,我更愿意让孩子独立行走。”
(记者 洪光越 实习生 刘盈盈)
- 标签:白鹿原在线观看完整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