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湿透衣背的汗水
我特意拍下了我们进入“潜在污染区”的时间:9:05。
尽管在进入隔离区之前,我们接受了三亚中心医院的专业培训,但穿戴防护装备的过程仍然生涩,口罩、鞋套、隔离服……十几件装备分门别类地套上身,多亏了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
完成最后一步,一股“闷劲儿”立刻涌了上来:3M口罩虽然密实,包裹下的呼吸却是憋闷的,防护服包裹下的全身是几乎完全密闭,汗珠大量渗了出来,又无法挥发,尤其是积在口罩中的汗水,似乎要将这个小空间灌满,让人不时就会有扯掉它的冲动。
我们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潜在污染区”那条不足10米的走廊里,隔着一层玻璃,就是收治于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他们的身旁,是同样“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
每天的病房巡查、为患者进行口腔组织取样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医生通过器具在患者口中提取唾液或者生物组织,这需要患者张大嘴巴直接和医生面对面互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取样过程中,一名患者突然发生了猛烈咳嗽,大量唾液和分泌物直接喷射向医护人员,甚至直接挂在医生面前的防护屏上。这一刻,即便是病房外的我们,恐惧也是不可名状的。
但对于医护人员,这似乎就像某种不期而遇的小插曲,大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继续完成着他们的工作,污染区的值班医生告诉我们,到今天为止,这样的采样他们已经进行了两千多次。
护士长潘琴说,先不说医生护士零距离接触患者的高度风险,单单是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在各个房间里走动,一会儿就一身汗,很快全身就会湿透。而且,一班护士的值班时间是4个小时,大家出来的时候全身就跟水洗的一般,离开隔离区便迫不及待地卸下这副“沉重的盔甲”。
护士林雪盈给记者发来几张照片,那是她们刚刚从病房出来,脱下防护装备的瞬间,里面的贴身衣服已经全部湿透。她说,每次出来,她们都要坐在凳子上缓一缓,“实在太重了,没有点体力真顶不住。”
尽管只是活动在走廊区域,范围不大,时间也不长,但离开病区的我们也体会到了她们说的那种感觉,走出来的时候真的走不动步了。可想而知,医护人员每天长时间在里面工作又是怎样的一种消耗。
潘琴说,苦点累点没有关系,只要能战胜疫情,一切便都值得。“但愿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鑫 张硕)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