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 抢抓时代机遇 奋力追赶超越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安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规划面积158平方公里,北跨渭河、毗邻机场,坐拥全国“米字形”高铁枢纽中心的西安北站。2018年,西安经开区工业总产值4870亿元,工业总量占西安市1/3。在2018年商务部对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西安经开区位列第17位,居西部第一。
新时代催生新机遇,新机遇助推新发展。
2019年5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工作,对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提升开放水平赋予了新的政策。
作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西安经开区全面实施“幸福经开”建设行动,肩负起西安跨渭河发展的时代使命,在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引领下,机遇前所未有,步伐铿锵有力,前景无限广阔。
工业基础雄厚 优质企业聚集
综合发展实力强劲
作为西安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西北地区规模效应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经开区着力抓招商、扩投资、优服务、提效能,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入区企业累计3.8万余家,形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防科技、能源加工8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落地了陕汽、吉利、博世、隆基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形成较为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高端制造业基地。其中,汽车产业产值占陕西省60%、西安市70%,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0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亿元,产业基础雄厚。
深厚的工业底蕴,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内需动能,2018年,西安经开区现代服务业收入超过1477亿元,成为西安乃至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创新资源富集 政策机遇叠加
锻造投资兴业热土
西安经开区是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活力、创新活力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53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智巢、蒜泥科技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19个;各类研发人员4万余人,“两院”院士7人,在校大学生8万余人。今年7月,西安经开区内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西部超导成为全国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西安经开区通过构建“5分钟创业生态圈”,实现“24小时创业不打烊”。
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施的背景下,西安经开区站在了向西开放的前沿,担当起扩大对外开放、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任。作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片区,西安经开区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产融深度融合,拥有离岸金融等试点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度性框架,锻造国内外投资兴业的热土。
对标全球先进 改善营商环境
构筑优质政务服务体系
西安经开区对标全球先进城市,对“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理念进行内涵深挖和外延扩张,全面推行“一站两口三全”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新模式。近百个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指尖“移动办”,实现贴心服务零距离。推行容缺受理、专人协助办理、当场办结等个性化服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启用自助服务终端机办理业务,实现75项事项365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西安经开区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创业街区、产业园区、居民社区全面布局政务服务驿站,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仅2018年,全区新注册各类企业1.2万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万亿元,注册资本过亿元企业75家,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经开政务服务体系受到企业好评。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幸福经开”
西安经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西安最宜居的区域之一。西安经开区拥有城市运动公园、文景公园、泾渭体育中心等休闲运动场所,建成中小学31所、三甲医院6所。熙地港、汉神百货、世纪金花、洲际酒店等商业综合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共同形成“5分钟都市生活圈”。
立足新时代,西安经开区将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三个经济”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努力打造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样板区,着力建设“幸福经开”。
数据来源:西安经开区管委会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8日 17 版)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