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杂谈

骊珠重辉——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与郭广岚先生

  (通讯员:毛凯锋 记者:贾开华) 《骊珠重辉——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已出版四月有余,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重点推介的研究书籍,在文史界、文博界引起了强烈地反响。(通讯员:毛凯锋 记者:贾开华) 《骊珠重辉——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已出版四月有余,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重点推介的研究书籍,在文史界、文博界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它不仅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会馆系列丛书”的杰作,更是中馆建筑装饰艺术及相关戏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将200余幅精美的高清图片展示出来,通过作者详实地研究、纷繁地考证、艺术地提炼,解读并介绍了西秦会馆的木雕石雕艺术、题材内容。提起木雕石雕艺术,观者往往想到的是其艺术本身,如雕刻的表现手法、技法,刻画是否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并不会更为宏观地去洞悉木雕石雕作品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作为学者和艺术家的郭广岚先生,不仅从艺术本身去探究各样的艺术信息,更将其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人文娓娓道来。一幅幅精美的木雕石雕,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段段生动的历史、戏曲故事,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更能够通俗地去欣赏它、去读懂它。

  在国内外,本书的结构形式和涉及的题材内容,尤其是在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中有关戏曲艺文的考证、研究、解读方面,是从来没有过的。本书无意为雕塑著史,但它呈现给大家的,确实地证明了西秦会馆的建筑雕塑艺术,是中国雕塑艺术史长链上重要的一环,它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必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永远闪耀熠熠的。

  西秦会馆,坐落于四川自贡,这座“绛阙丹台、辉煌雅丽、殿宇崇闳、画栋雕梁”而又饱经沧桑、历尽风雨的古建筑群,作为陕西籍商人合资建设的工商会馆,它不仅了自贡陕籍商人群体的奋斗与辉煌,彰显了出资者建造者的内心与抱负,更了中国明清时期地域经济的发展,目睹了自贡这座“千年盐都”近300年来发展、巅峰、衰微和再次崛起的历程。

  雕塑史家王子云先生在其《中国雕塑艺术史》中称西秦会馆“在雕饰方面……其内容丰富,造型优美精致,可称集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大成”。雕塑史家的陈少丰先生所著《中国雕塑史》称其“木雕装饰,是清代民间建筑木雕的杰出代表作”。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对西秦会馆更是珍爱有加,称其为“木石雕刻的奇葩,会馆建筑之瑰宝”。本书著者郭广岚先生也经常在研究、考证中不无赞叹,还咏就了“名垂雕塑史,光耀古盐都”的诗句。

  正如我们总是感叹敦煌石窟、壁画中艺术的高超、前人的智慧和创造,但对于佛教不胜了解的今人看来,总是一头雾水、识者寥寥。我们正是借助百余年来,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对“敦煌”的研究和考证,才让大众所认知、了解,特别是那些佛像雕塑、佛教经变画、本生故事画等。可见,要让现代人通俗地读懂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如何之。

  《骊珠重辉——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著成之艰、成书之难,实非一般学人能够经历、理解。

  当我们被那些精美的古建筑、雕刻艺术所深深吸引、震撼的同时,总会提出很多问题:这雕刻是什么?什么人物?什么场景?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为什么是这些个人物、故事,而不是其它?它与这座建筑有什么联系?它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提出问题是简单的,但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太过了。

  由于研究的方向,国内外在这方面可供借鉴的资料、甚少。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研究是有的,但往往泛泛而谈,不能就里。也有涉及戏曲戏文题材方面的,却大多择焉不精,语焉不详,甚至有明显错讹之论。著者接手这项工作时,也有诸多文博工作者从事过此项研究,但甚微。带着朱家溍先生、罗哲文先生的鼓励和赞赏,著者只能钻进故纸文献,无论史志文学、戏曲戏文、小说、民风民俗等,历经十余年的呕心沥血,钻研探索,在梳理出几条研究主线的基础上,结合山陕会馆必定要反映故地的历史事件、家乡杰出人物、表现手法多对称排比等特点,将西秦会馆的木雕石雕题材内容全部破译了出来,再经深入归纳,解析出了这些“造型优美精致,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大成”的“杰出代表作”所传递的厚重的人文和文化讯息。

  据了解,本书的问世,与宋青山先生的作为是分不开的。身为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他敏锐地洞察到西秦会馆建筑及装饰艺术与中国盐业史、科技史相结合后所具有的文化、旅游价值,遂着力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与西秦会馆本来合二为一的主体分别打造,使其成为代表自贡市再次崛起的靓丽的科技、文化、旅游名片。期间,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成为了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的一员。

  其实,本书的大部分章节都曾编纂到郭广岚先生2006年出版的《西秦会馆》中,只是该书有关木雕石雕艺术的图片、内容未能得到很好地彰显。作为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馆长,宋青山先生力主将郭广岚先生的研究及相关著述重新整理出版,以肯定其科研、文化分量。为此,他多次专程前往成都拜会业已退休的郭广岚先生,请他重新整理文稿,安排增加拍摄高清照片,特邀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团队参与打造,并亲自题写了《骊珠重辉》书名。

  本书的出版,正如其书名一样,穿过时代烟云,拂开历史尘埃,让凝结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明珠”重新耀然在我们的面前,散发它应有的;本书的出版,为中国盐业史、盐都文化史加入了艺术的品味,也为提升自贡城市文化形象增添了一抹亮色。

  著者郭广岚先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自称“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一样,无论是大师戏言还是英雄欺人,郭广岚先生也常认真地引之,自以为“诗词第一,学问第二,书画其次”。其实,从先生于诗词、学问之用功不辍、费尽心力来看,也印证了“其言不虚”。作为文史研究员、客座教授,郭先生在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开讲,也是以讲授古典诗词以及民俗、戏曲、艺术创作为主的。

  郭广岚先生,弱冠教书,后以吹笛拨琴作曲为业入县文化馆,蛰居富顺文庙,壮年持书法、学问等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研究馆藏文物、民俗、戏曲、建筑、木雕石雕等,期间更求学于故宫博物院,得一代文物大师朱家溍先生授教并赏识。

  先生在书画之上前行了50年,若你有幸走进郭广岚先生的书画作品展室,就会恍若进入了一个古老而清新,而斑斓的世界。

  在举重若轻,纵放自如的一点一拂中,点线面的剧烈碰撞构成一个个和谐交融的画面。

  每一处笔墨都在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敏锐的感性认知与思辨一一彰显,淋漓尽致地达到极限的张力。

  郭广岚先生在用笔上追求大开大合,又时时关注细微的变化。他喜欢用大号羊毫写篆隶,饱蘸浓墨,凝神静思,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力求达到心手双畅的效果。

  一纸书就,线条硬朗而厚重,斑驳而沧桑的感觉,从笔底汩汩的流出,那种虫蚀的痕迹,剥落的痕迹跃然于纸上。

  而在字的结体上,不做正局,力避对称,信笔写来,欹则有势,左右顾盼,上下呼应。在冲突中求得和谐,在矛盾中求得统一。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现代气息,古老的文字在他的笔下变得更加摇曳多姿,极富美感。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郭广岚先生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素养,谙熟音律,他的作品,很见人文,高风峻节,饱含灵气、性情、学养、才识,在文人书法已是凤毛麟角的当代,先生之风,当属典范。

  愿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也愿郭广岚先生在其学问、书画艺术道上走得更好更远。

  郭广岚 男 号“石门下一人”,1949年9月生,198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富顺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班毕业。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理事,四川书学学会会员,河南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山西省大同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四川民进书画院特聘书画家,部分书法作品被宋庆龄博物馆等国内外10余家博物馆收藏。从事书法、绘画、篆刻、诗词等领域研究和创作近50年,谙熟音律,长期篆隶、汉简字体,擅长金文、石鼓和汉隶。书法参赛作品屡次荣获全国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曾代表四川省5次参加中日书法联展并获。出版专著《骊珠重辉--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郭广岚书画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山西戏曲文物研究所车文明主编《中国戏曲文物志》著作中被聘为戏曲雕塑卷编辑,发表戏雕文图八十余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