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王国平:教育就是人被文化着

王国平:教育就是人被文化着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模糊。其实,不仅有关文化的定义让人眼花缭乱,而且许多冠以文化之名的现象、行为、活动也同样使人颇费思想。

  尤其是原本文化荒漠的领域,如今也开始大谈特谈起了文化现象,如“吃文化”“喝文化”“穿文化”,当然也包括各类企业的产品文化和行业文化等。或许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然而,那些真正的具有文化或与文化至近的行业却在此“文化至上”时代显得颇为逊色。

  其实,能够坚守一些文化的还是学校。一位工作在学校多年的教育管理专家在解释教育过程时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人被文化着。”虽然其言有些传统,但也不失现代哲学关于文化的诠释。荷兰哲学家皮尔森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所以,教育的行为本质即以文化人。

  一般来讲,文化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但它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约束力。学校文化的架构并不复杂,一般讲,其主体构成有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等。

  对不同学校而言,属于其特有的教育理念,常常就是这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所以,目标和方向的导引性,本身就是文化之约束。例如,许多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常提到的求实、创新等,求实就是对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予以做事、做人的要求;创新又可以说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品质约束,这些便是显性的文化。

  课程也是如此,或者还可以说是与理念相接的文化。通过科学匹配的课程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实。管理更是如此,制度对事不对人,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概括制度是文化,但这里隐含的却是管理科学和管理公平的文化。同样,人文关怀、理解尊重,甚至宽容也是文化,是与前者相辅相成的管理文化。

  确实,一所好学校,从管理角度看,重要的就是不偏不倚,不偏不倚就是文化,是中庸之道,是管理哲学的文化表现。至于学校的环境文化,其实可以认为除物质环境外,尚有更为重要的就是人文环境。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现,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均有着明显的约束力和驱动力。

  学校文化更是如此,其内在的提炼是一个过程,是需要相对稳定的资源生成和相对长久的时间积累。有所新创办的学校,在学校设计阶段即整合了一系列的理念、课程以及管理,并且从学校文化的高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包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与那些经历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办学历史的学校所谈的文化是不同的。那些由于自然形成,从内向外发展和从外向内发现的,用时间的沉积、自然生成的学校文化是有所区别的。后者是积累所至、发现所至和提炼所至,这是文化之厚重的根本诠释。换言之,没有过程和缺少时间来谈所谓的文化,势必苍白。充其量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向度追求而已。

  一所学校一旦通过时间的历练和品质的提升,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文化构成体系,自然就会显示出文化管理的功效。曾经考察过一所农村中学,引人前往的不仅是该校的每年高考的骄人成绩,很大程度是该校能够在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的环境下艰苦奋斗,以及该校教师的那种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

  显然,这里有学校的特殊魅力,也就是学校文化。考察中,我清楚看到的事实是,30余年的办学历程,前后两任校长,无不勤政务实,并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年不息,用朴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农村孩子那种悲天悯人的教育情结,用至亲的关爱构建了一个充满浓浓情感氛围的师生共同发展的大家庭。这种用勤奋和关爱体现的文化,年复一年的积淀、传承,无形中孕育了有形的约束,以至于凡是融入其中的人,均被这种文化管理着。

  一所学校或者一个组织、企业,进入了文化管理的层面和体系中时,那种原始的、简单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自然会服从于文化。而文化之所以是对人的解放,就是因为文化使人离开了那些外在的、显性的管理,升华为自身的、内在的约束。所以,又可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人化是一种境界。对于学校而言,境界是学校文化的追求,但这一追求不仅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优秀学校之所以优秀,可以肯定地说,是因为有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追求和文化追求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什么文化填空动词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