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持续丰富特色权益体系,加快权益体系落地。一是搭建覆盖全客群的V+会员、积分权益体系。“民生V+会员”为月日均金融资产达标的客户提供优享金融、惠享购物、畅享娱乐、欢享美食四大类专属权益,积分商城上架7大模块57类实物和虚拟商品回馈活跃及价值客户,持续提供优质、高频、多元场景的普惠福利。二是围绕老年、亲子、私银等客群开展体检、赛艇等主题活动,打造特色鲜明、领先同业的贵宾服务体系。三是根据信用卡客户行为及消费偏好,为客户提供特色鲜明、千人千面的产品与服务方案。基于车车卡、中石油卡升级车务服务生态;基于百夫长黑金卡,打造业内首个银行自主运营高端私人管家团队服务体系。四是聚焦各城市核心商圈,与优质连锁品牌形成立体特惠场景资源池,开展特惠用卡活动,持续提升权益触达与品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特惠商户体系已覆盖全国102个城市,共计304个城市核心商圈。
加快网点转型升级,全面升级社区支行服务。一是按照“业态多元化布局精细化、运营智能化敏捷化、全渠道经营”三大主轴,启动网点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加快形象设计和功能升级,全面提升网点经营质效和营销服务能力。二是打造全能行员特色服务模式,从客户视角细分场景精炼总结业务场景,制定八大类营销标准服务流程及服务手册,针对移动运营高频交易推出智能营销推荐功能,强化重点客群管户服务,探索远程赋能服务模式。三是建立网点智能运营平台,完善网点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网点资源调度、运营风险、服务断点,初步完成全行85%的网点网络及WIFI扩容,新型智能机具布设13,362台,打造379家新型智能机具“样板间”。四是拓展社区支行业务范围,全面推广消费及信用卡业务,通过星级管理等举措,提升社区网点服务承接能力。五是逐步完善社区生态建设,组织开展物业通、便民生活圈、便民团购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社区客户金融资产规模3,828.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3.7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规模1,711.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9.95亿元,增幅35.66%;有效及以上客户数达计105.1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84万户。
物理分销渠道。本行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分销网络,实现了对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的138个城市及中国香港地区,包括147家分行级机构(含42家一级分行、105家二级分行及异地支行)、1,231家支行营业网点(含营业部)、1,094家社区支行、136家小微支行。
优化零售授信业务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预警能力。一是零售风险监测系统迭代优化,搭建项目级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授信业务合作机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二是优化零售押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押品管理潜在风险。
升级零售授信业务智能决策体系,提升数据模型决策能力。一是持续优化消费模型策略,精准识别客户风险。二是不断完善反欺诈策略体系,从纵深防御角度建立起“客户-渠道-产品”三道防线对抗复杂攻击形势,识别阻拦多起欺诈事件。
报告期内,零售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态势。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含信用卡)不良^[3]261.1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5.60亿元;零售不良率1.50%,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零售(含信用卡)关注类^[4]196.36亿元,关注率1.13%。信用卡不良123.4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5.78亿元;信用卡不良率2.67%,比上年末下降0.28个百分点。按揭不良率0.50%,比上年末上升0.24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不良率1.08%,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3-4]零售(含信用卡)不良、零售(含信用卡)关注类为集团口径。)
本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紧密围绕战略部署,坚定推进改革转型,推动金融市场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同业客群经营,完善同业客户分层分类营销体系,聚焦重点客户,打造差异化客群经营模式,全面落实一体化营销协同。二是建立全行债券统一管理体系,强化代客产品服务支持能力,围绕三大客群,延伸业务协同生态链,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三是全面推进托管业务重塑,聚焦专业服务、拓展差异服务、夯实基础服务,打造全客户、全场景、全周期、全智联的全景托管银行。
本行围绕“同业客群综合经营”的理念,聚焦银行客群、非银客群、要素市场客群,深化客群专业化经营,持续完善统一营销、统一授信等工作机制,积极拓展优质客户,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着力提高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同业客群统筹营销,逐户制定营销规划,提升重点客户综合价值贡献。二是完善同业客群统一授信政策,精细化过程管理,扩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同业客户授信覆盖面。三是加强科技赋能,同业e+平台3.0正式上线,完善同业代销资管产品体系,为同业客户提供投融资、存托管、运营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同业e+平台签约机构1,268户,比上年末增加139户;报告期内,实现平台代销业务交易金额440.65亿元。
同业资金业务方面,坚持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实现资产负债稳健发展。一是优化负债结构。同业活期存款规模实现全面增长,有效降低同业负债成本;同业存单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着力增强同业负债稳定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同业活期存款4,496.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62%。二是推动资产投放。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同业资产规模2,834.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8%。
固定收益业务方面,本行扎实推进债券投资业务深化改革,持续打造涵盖投资、交易、销售、代客等一体化的民生固定收益品牌。一是进一步提升债券业务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坚定执行国家战略,践行责任担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加强市场研判,优化债券业务策略,合理摆布资产期限、加强组合结构调整、灵活布局投资品种,大力提升债券组合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债券资产规模1.8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债券资产规模1.74万亿元;外币债券资产规模1,130.68亿元(折人民币)。
外汇业务方面,本行积极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倡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通过加强外汇避险组合产品研发、代客系统优化升级、对客信息分享渠道拓展等措施,为企业客户提供高质量汇率交易服务。面向企业客户新增美式期权等交易工具,持续提高对企业客户外汇避险的服务效率;面向银行间机构新增外币对量化做市系统,提升境内外汇衍生产品定价和做市交易能力。报告期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衍生品交易量1.37万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期权综合做市位列全市场前三名。
贵金属业务方面,积极打造“实物、积存、投资、交易、避险、理财和融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在零售业务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产品和渠道的创新,为个人客户生活全旅程赋能,与客户共成长;在对公业务方面,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黄金租借、价格避险、代理贵金属交易、代销贵金属制品及清算行等服务,满足黄金产业链实体企业的生产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本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积极履行做市商职责,在风险限额内审慎开展自营交易。报告期内,本行黄金交易量1,731.98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6,873.52亿元;白银交易量2,129.73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99.22亿元。本行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询价市场前十大做市商,也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金奖做市商之一。
本行全面推进托管服务流程优化重塑,夯实基础服务能力,拓展品牌特色服务,培育托管业务生态圈,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敏捷开放、灵活定制、服务客户旅程的全景托管银行,推动资产托管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是托管规模实现平稳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11.9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01.72亿元,增幅7.66%。二是推动核心托管产品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募基金托管规模10,93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托管费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26.66%。三是持续夯实托管基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托管履职服务的专业化和连续性水平,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22年度中债成员业务发展质量评价中,荣获“优秀资产托管机构”荣誉奖项。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坚持养老金业务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健全养老金业务部门机构与职能设置,成立总行一级机构养老金业务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不断提升年金业务履职服务能力,持续完善总分行一体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各类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企业年金托管规模503.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6%;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17.5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67%。
报告期内,本行始终践行“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长期稳健、绝对收益”投资目标,持续提升投资研究、产品研发、销售服务、数字科技等核心能力。2022年6月16日本行理财子公司获得监管开业批复,2022年6月24日正式成立。按照监管要求,本行采取多种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存量业务转型整改,完成年度存量个案资产处置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全部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平稳推进现有净值型产品的合规迁移。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及民生理财管理产品规模合计8,839.77亿元。受四季度债券市场大幅震荡影响,理财产品规模较上年末下降12.72%。净值型产品占比达到99.52%,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银行业理财金牛奖”评选中,本行获得“理财银行金牛奖”;金竹FOF一年持有期理财产品获得“银行理财产品金牛奖”。
本行持续优化同业客户授信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强化一道风险防范职责。以全行“经营主责人”制度改革为契机,将同业客群风险管理前置,按照“监管合规、精细管理、系统优化、择优支持”的原则,从强化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抓实关键环节、做强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同业客户授信统一管理效能,规范同业合作机构准入管理,加强同业客户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推动金融机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行根据董事会风险偏好、经营规划、风险预测,设定年度市场风险限额和相关业务授权,并执行日常监控和持续报告。报告期内,本行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事件和宏观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完善债券信评库管理流程和体系,持续提高信用债发行人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公司等相关资产重检和自查频率,夯实信用债投后风险排查及监控工作,报告期内自营债券投资信用资质整体优良。同时,本行债券投资坚持安全稳健原则,持续开展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投资, 实现高流动性资产组合维持合理水平。
本行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敏捷开放的银行”,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智慧转型、生态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报告期内,本行信息科技投入47.07亿元,同比^[5]增长22.48%,占营业收入的3.57%,同比^[6]上升1.16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科技人员数量4,053人,比上年末增长32.36%。(^[5-6]本行自2022年起,科技投入使用现金流口径统计,同比增长使用重述后的对比期数据计算。)
“一把手”挂帅的数字化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数字金融重大项目和资源投入进行决策,总行发展规划部作为领导小组秘书处承担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组织推动职责。从政策导向和全行战略出发,启动《信息科技发展规划(2023-2025年)》编制工作,为提升科技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
加快生态银行建设,由业务、风险、科技、数据等部门组成的跨职能敏捷团队深化融合,创新产品研发和迭代效率大幅提升。依托建立的常态化敏捷协同机制,小微主动授信智能决策、消贷生态合作、数字化协同办公等一系列重大转型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重要性和可行性出发选取十余个高价值客户旅程,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端到端重塑,客户体验和内部流程效率明显提升。其中,代发工资项目首次实现了公司、零售营销商机的线上链接,代发批量开卡新模式下开卡效率提升50%;贵宾权益项目从权益上线、触达、使用、转化实现全旅程再造,客户预约、异议处理流程时效均缩短50%以上,私银客户流失率下降14%。报告期内,新增代发单位客户数(5人以上企业)同比增长28%。
供应链金融生态方面:持续创新数据增信类产品,构建全链条数字服务能力。新增服务下游分销商融资的采购e-数据增信系列产品,服务上游供应商的订单e系列产品,升级票融e、信融e产品,新增采购e强增信、全棉通等产品。
金融及非金融生态方面:跨界融合共建生态,提供一站式多元场景服务。构建“民生财资云”,以资金流数字化和信息流互联互通为核心,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与头部平台建立生态合作,持续创新线上融资、消费等生态金融产品,推出小微快贷、互联网生态贷系列产品。打造融资、账户、财富、结算、薪资代发、人事管理等“金融+非金融”服务体系,上线“企薪通”“彩银通”等生态服务产品。
政务机构生态方面:高效联通政务信息流,搭建立体式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完成中央财政一体化项目财政部验收,积极响应财政预算一体化部署建设。建设医保、教培、行业资金监管、总行国库、非税、社保、公积金等场景化数字项目,开展“预付通”业务,升级“招标通”“银法通”“房管通”“银医”“银关税”等产品。
开放银行生态方面:发布开放银行“民生云”品牌,输出一体化综合服务。升级“民生云·钱包”产品,支持财富类产品输出合作;新增“民生云·易付”产品,满足企业客户的多场景结算需求;建设“云企服”平台,提供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一体化服务。
数字化营销方面:实现“全渠道”协同营销,连接策略库与“民生小微”APP、智能外呼等各类客户触点,精准匹配产品与客户需求;引入事件类标签,支持复杂营销策略分析;升级及时雨、营销云等数字化营销系统,支持综合客群营销和实时活动管理。优化“全场景”增值服务,打造权益体系,快速接入多类非金融权益产品,丰富个性化服务内容。提供“全旅程”客户陪伴,上线客户旅程全节点可视化看板,支持实时分析断点,优化客群经营链路,提供全旅程智能化客户陪伴。报告期内,构建财富及私银客群营销策略体系,上线,整合信用卡客户标签信息,新增联名卡类、积分权益类、APP浏览偏好类等标签,丰富客群筛选指标1,800余项。
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方面:数字化产品流程更优,开户、账户、票据、保理、电子保函、电子信用证、资金监管、财资管理、现金管理等产品操作流程显著简化;数字化服务质效更高,升级手机银行、企业网银、远程银行,新增企业微信、e点通小程序等,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矩阵;数字化客户体验更佳,构建客户权益体系,引入非金融增值服务,打造“法人+个人”一体化产品交付与服务模式。交易银行“资金e监管”产品全年累计监管资金规模超1.34万亿元,新增业务区县54家;“资金e收付”产品全年交易量超5万亿元,推出大消费、汽车销售、基金/保险销售、经营性物业、灵活用工平台等行业领先解决方案。个人养老金推出全流程产品和服务,成为首批拥有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的银行。上线汽车消费金融等消贷产品,创新推出纯线上信用类个人微贷产品。搭建定制化支付产品货架,支付产品和账簿体系联动,提供支付结算和资金管理综合服务,创新打造资金优先清算产品。升级“跨行通”“民生付”“乐收银”“收付易”产品,“还款通”产品支持130多家银行信用卡账单查询及还款。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成立“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实验室”,推出“对公账户直发数币薪资”等8项首发应用。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数字人民币民生卡绑卡量18.2万张。
数字化风控方面:建设智能风控体系,升级“贷前”全面监测能力。建设人机协同的智能贷前评审体系,构建“数据+模型+场景”的辅助授信审查作业模式,授信审查质效明显提升;建设小微主动授信智能决策体系,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智能风控策略;引入数字化评审模型,实现银票贴现授信额度全自动核定;优化“掌中眼”营销行为管理系统,实时展示现场真实场景,预防欺诈风险。强化“贷中”资金管控能力。打造新一代反洗钱系统,结合AI平台构建反洗钱智能模型,基于知识图谱平台提供实时反欺诈能力;打造与司法机构联通的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确保授信业务全流程留痕可追溯、不可篡改;应用OCR、电子签名等技术,融资风险精准识别和管控效率显著提高。提升“贷后”主动预警能力。“AI+BI”打造统一风险全景视图,持续优化中长期监测预警模型和策略,主动退出高风险,贷后风险有效识别率提升近一倍。报告期内,本行应收账款融资线%,业务处理时间平均节省2-4小时。
数字化运营方面:集中运营发挥强支撑作用,通过完善操作标准、优化操作流程、简化作业岗位,集约化运营效率显著提高,以产品服务、客户支持和集中放款审核实现信融e、票融e等产品专属集中运营服务,全行线上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远程银行智能服务升级,扩大“智能远程柜员”、“智能坐席助手”等智能应用,“一键接入”功能为老年客户提供便捷体验。本行远程银行及电话客服接通率及客户满意度保持业内领先水平。智点转型加速,“账户机器人”优化开户体验,显著提升账户服务质效,释放一线和后台人员产能;深化大数据、RPA、OCR等新技术在运营领域的应用,持续将智能技术嵌入运营业务场景及流程,以技术应用替代标准作业;建立全场景服务断点监测优化体系,有效降低客户投诉数量;打造“非金融一站式”“对公综合服务”等新服务模式。报告期内,新增广州、深圳、成都、昆明四家智慧银行体验店。资金链治理平台上线,建成企业级统一资金链治理平台,以交易阻断、延迟支付、加强验证等手段拦截高风险交易,实现客户识别、风险决策、预警处置、风险倒查的全流程一体化管控,具备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能力,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数字化渠道方面:升级零售线上服务平台,发布手机银行7.0,打造智能账簿,新增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专区,客户体验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微版、私银版、长辈版、未成年版、乡村振兴版手机银行多元化、定制化专属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零售线万户。升级对公线上服务平台,企业网银扩充小微客户服务场景,登录流程更简化,权限管理更灵活,客户端操作更流畅,用户体验极大提升。企业手机银行4.0提供企业管理服务能力,银企直联API对接场景持续增多。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线,148户,比上年末增长24.08%。报告期内,对公线%。
数字化决策方面:丰富零售驾驶舱功能,新增支行级类指标,优化页面功能,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构建客户权益全景视图,清晰展示客户价值指数分布与明细信息,聚合零售客户非凡礼遇、V+、积分等权益。升级业绩归属系统,上线邮件提醒、人员模式调整、月末回溯等10余项功能。实时数据规模化应用,覆盖实时资产、实时交易、实时大额动账等43个客户服务场景,月访问量超500万次,服务员工超万人。
加大科技人才招聘和培养力度,科技人员增幅为历年之最。对总行科技和民生科技公司研发团队实施一体化管理,加速建设异地研发中心,形成“北京总部+深圳、成都、西安、武汉四地分中心”的研发组织架构,交付能力大幅提升。武汉分中心定位为以集约和敏捷模式支持分行特色项目实施,强化对市场一线的数字化支持。
为提高科技研发类项目立项效率,实施敏捷主题域39个,平均立项时间同比缩短11日。导入敏捷研发方,通过试点项目开展敏捷教练、产品经理、需求分析师等关键角色培养。发布敏捷研发流程制度规范,建立业技融合作业机制,构建敏捷研发度量体系,形成定期审视与改进的闭环管理流程。
云服务能力支撑高效研发和运维。构建支持多地多中心、一云多芯、满足金融级安全防护要求的全栈云服务底座,容器、虚拟机等敏捷资源比例达75%,基础设施资源交付效率有效提升。打造技术栈统一、组件丰富、平台健壮、弹性扩展的云原生技术平台和能力体系,全年新建应用超35%采用云原生架构,上线部署速度明显提升。顺利通过信通院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技术运营2级(优秀级)标准认证。
数据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湖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速,数据集成体系进一步优化,数据资源集成与供给质量明显提高。推进重点数据能力的中台化,为共性业务应用场景提供赋能。完善AI研发平台和AI服务平台,初步运用隐私计算、机器学习、OCR、NLP等技术创新数据应用,赋能重点业务领域。
数据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建立从发现到收集数据问题,再到分析、解决问题的闭环处理机制,持续推进重点数据问题治理,进一步强化数据标准管理,制定并发布全行统一数据标准,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升。推进重点领域数据资产化,构建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完善数据治理重点工作方案并加紧推进落实。
构建面向全集团、全流程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报告期内,相关系统在2022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均获得“优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完成4次真实带载的关基切换演练,实现遇到灾难性突发事件时“令下即切,切即可用,用可持续”,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持续提升科技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夯实合规基础。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优化科技制度管理体系,2022年共修订发布40余项科技制度,不断夯实科技合规管理基础。建立科技从业人员轻微违规积分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一道防线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克服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增长乏力等多重挑战,坚持贯彻本行发展战略,在“一个民生”协同体制下,充分发挥境外业务平台作用,持续强化跨境协同联动,深度经营总分行战略客群,坚定发展特色业务领域,着重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公司银行、金融市场、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
香港分行深入践行本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立足香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扩大跨境协同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一体化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落地29个战略客户重大联动项目,跨境合作落地信贷资产发放规模达96.34亿元人民币。
香港分行重视授信客户结构调整和客户质量提升,报告期内,对公高评级优质客户新增信贷资产投放占比达65.93%;重视战略客群深度开发,为逾200个本行对公战略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对公战略客户总体信贷资产规模451.14亿港元;重视中高端零售客户跨境财富管理,私银及财富客群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80亿港元。
香港分行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深耕特色业务领域,资产托管、外汇交易、绿色金融等业务显著增长。资产托管方面,持续丰富托管产品体系,大幅提升综合托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1,334.78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39.04%,托管规模位列在港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第二。外汇交易方面,全面布局发展代客外汇及衍生品业务,取得显著增长,报告期内,代客外汇及衍生品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5.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3%。绿色金融方面,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实现良好发展,截至报告期末,绿色资产^[7](绿色资产含及债券投资。)规模104.77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39.35%,报告期内,承销19笔绿色债券,承销规模4.75亿美元。
香港分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中高端零售客群金融需求,丰富完善产品货架,创新增值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香港分行着力打造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基金平台,上线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及货币型等近百支精选公募基金;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客群合作,持续扩大银证转账业务平台的市场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银证转账合作券商达25家,7x24小时线亿港元;“跨境理财通”实现开户及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本行“跨境理财通”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两成,其中“南向通”市场份额约27%,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香港分行持续致力于客户服务品质的提升与改善,荣获香港权威财经媒体《信报》颁发的2022年“卓越客户服务银行”大奖,以及新城广播有限公司颁发的“香港回归25周年企业贡献”大奖。香港分行更凭借在绿色金融业务上的出色表现及市场认可度,荣获香港品质保证局颁发的“杰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牵头经办行(银行业)- 卓越远见绿色债券框架”和“气候披露规划先锋机构”两项大奖。
截至报告期末,香港分行资产总额1,939.95亿港元,比上年末下降7.19%,主要由于本行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主动压降同业资产规模,其中,发行及垫款总额1,054.71亿港元,比上年末增加40.38亿港元;吸收存款1,234.27亿港元,比上年末增加35.76亿港元。报告期内,实现净收入26.35亿港元,同比增长1.78%,净收入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客群综合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带动非利息收入持续增长。同时,香港分行全面深化合规经营理念,坚持风险为本,落实授信审批体制改革,强化风控体系建设,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展望2023年,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政策落地实施,我国经济复苏的基本面继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更加稳固。商业银行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仍有部分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潜在风险。随着欧美央行多轮加息应对通胀,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衰退预期较高,外需疲弱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潜在风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的风险上升,我国在供应链稳定、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自给自足、科技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痛点堵点。三是部分地区债务负担相对较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趋缓,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相对较慢,偿债压力较大。四是数字化转型中的潜在新型风险。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模型算法风险、欺诈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等衍生问题值得关注。
面对以上风险,本行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总基调,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新市民服务等领域,前瞻性做好各类风险应对和风险化解,积极保障业务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行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3年3月27日在北京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通知、会议文件于2023年3月17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由张俊潼主席召集并主持。会议应到监事8名,全体监事参加会议,现场出席监事5名,监事会主席张俊潼、杨毓,监事鲁钟男、李宇、龚志坚现场出席会议,电话/视频连线名,监事王玉贵、赵富高、张礼卿通过电话/视频连线出席会议。会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表决所形成的决议合法、有效。
(1)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2)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运作,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公允地反映了公司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注册会计师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按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的《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1. 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论证分析报告》的决议
本行董事会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本次利润分配以实施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本行普通股总股数为基数,具体股权登记日期将在分红派息实施公告中明确。
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民生银行”“本行”)2022年度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财务报表,本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43.27亿元,已支付永续债利息和境内优先股股息合计人民币41.06亿元,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当年利润为人民币302.21亿元;按照本行2022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4.33亿元;按照本行2022年末风险资产的1.5%差额提取一般风险准备16.33亿元。经董事会决议,本行2022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总股数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对利润分配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本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拟向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和H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14元(含税)。以本行截至2022年末已发行股份437.82亿股计算,现金股利总额共计约人民币93.69亿元。2022年度本行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0.06%(即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11.63亿元)。实际派发的现金股利总额将根据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总股数确定。现金股利以人民币计值和宣布,以人民币向A股股东支付,以港币向H股股东支付。港币实际派发金额按照股东大会召开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换港币基准汇率折算。
本行于2023年3月27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民生银行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将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提交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本行全体独立董事认为: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符合本行实际情况,兼顾了本行与股东的利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有利于本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意本行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民生银行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本行于2023年3月27日召开的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行《中国民生银行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将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提交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本行董事会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3年3月27日在北京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通知、会议文件于2023年3月13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由高迎欣董事长召集并主持。会议应到董事18名,现场出席董事8名,董事长高迎欣、副董事长郑万春、董事杨晓灵、赵鹏、刘纪鹏、李汉成、刘宁宇、袁桂军现场出席会议;电话/视频连线名,副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董事史玉柱、吴迪、宋春风、翁振杰、解植春、彭雪峰、曲新久通过电话/视频连线参加会议。应列席本次会议的监事8名,实际列席8名。会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表决所形成决议合法、有效。
7. 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论证分析报告》的决议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论证分析报告》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本行网站。
13. 关于召开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2023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和2023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的决议
本行董事会提议召开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2023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和2023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董事会授权董事会秘书在本次董事会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召开上述股东大会的时间、地点,根据监管部门规定选择投票方式,适时向股东发出股东大会通知,并负责筹备上述股东大会的具体事宜。
因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本行出现授信逾期,根据监管相关规定,卢志强副董事长在本行董事会的表决权受到限制。
本行董事会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拟续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罗兵咸永道”)为本行2023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公司,分别负责按照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提供2023年度审计及相关服务。其中,拟续聘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中天情况如下:
普华永道中天前身为1993年3月28日成立的普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经批准于2000年6月更名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经2012年12月24日财政部财会函﹝2012﹞52号批准,于2013年1月18日转制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注册地址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环路1318号星展银行大厦507单元01室。
普华永道中天是普华永道国际网络成员机构,拥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也具备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资质,同时也是原经财政部和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此外,普华永道中天也在US 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及UK FRC(英国财务汇报局)注册从事相关审计业务。普华永道中天在证券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服务能力。
普华永道中天的首席合伙人为李丹。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普华永道中天合伙人数为280人,注册会计师人数为1,639人,其中自2013年起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为364人。
普华永道中天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21年度)的收入总额为人民币68.2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3.70亿元,证券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1.81亿元。
普华永道中天的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客户数量为108家,A股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总额为人民币5.58亿元,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批发和零售业等,与本行同行业(金融业)的A股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共17家。
在投资者保护能力方面,普华永道中天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投保职业保险,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和职业风险基金之和超过人民币2亿元,职业风险基金计提或职业保险购买符合相关规定。普华永道中天近3年无因执业行为在相关民事诉讼中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普华永道中天及其从业人员近三年未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以及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措施、纪律处分;普华永道中天也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行政监管措施。
项目合伙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闫琳女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会员。2000年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1998年起开始从事上市公司审计,2019年起开始为本行提供审计服务;1997年起开始在普华永道中天执业,近3年已签署或复核4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项目质量复核合伙人:叶少宽女士,香港会计师公会执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会员,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1995年起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执业会员,2014年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1997年起开始从事上市公司审计,2019年起开始为本行提供审计服务;2002年起开始在普华永道中天执业,近3年已签署或复核12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签字注册会计师:张红蕾女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会员。2005年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起开始从事上市公司审计,2019年起开始为本行提供审计服务;2002年起开始在普华永道中天执业,近3年已签署或复核2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就普华永道中天拟受聘为本行2023年度审计机构,项目合伙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闫琳女士、质量复核合伙人叶少宽女士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张红蕾女士最近3年未受到任何刑事处罚及行政处罚,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措施、纪律处分。
就普华永道中天拟受聘为本行2023年度审计机构,项目合伙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闫琳女士、质量复核合伙人叶少宽女士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张红蕾女士不存在可能影响独立性的情形。
本行系A+H 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审计费用(国内和国际)为人民币989万元(2022年度审计费用为人民币960万元),其中包括财务报告(国内和国际)审计服务费、半年度报告审阅服务费、财务报告季度商定程序服务费、内部控制审计服务费以及二级资本债券和金融债券项目审计服务费,该费用包括有关增值税以及培训费、差旅费等各项杂费,其中就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报酬为人民币100万元。本行2023年度审计费是按照审计工作量及公允合理的原则确定。
(一)本行第八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3月13日审议通过《关于续聘2023年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报酬的议案》,对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2022年审计服务进行了评价,认为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国民生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满足续聘要求。建议续聘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为本行2023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公司,聘期一年。
(二)本行独立董事对续聘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为本行2023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机构无异议,认为普华永道中天和罗兵咸永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和胜任能力,本行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监管部门要求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办法》及其他制度规定,审议程序的履行充分、恰当。
2023年3月27日,本行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续聘本行2023年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报酬的议案》。议案表决情况: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四)本次聘任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事项尚需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自本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 标签:民生银行股东一览表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