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校园内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洗澡堂以及锅炉房弃用多年,满地狼藉,锈迹斑斑。但是山东财经大学的建设者们没有一拆了之,而是精心构思,变废为宝,历经一年之久将其改造提升为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新意迭现的美术馆。11月22日,在山东财经大学校庆70周年暨合并建校10周年倒计时200天的启动仪式上,山东财经大学海岱美术馆开馆,山东财经大学艺术藏品展惊艳亮相,吸引了省内诸多艺术名家的目光,纷纷赞叹其为“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精品。
自2011年合并建校以来,山东财经大学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特别是2017年12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鼓舞师生员工昂扬奋进、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
学校健全了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财经大学美育中心,实施了《山东财经大学美育教育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学校开设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等37门课程,引进《中华文明史》等9门线上课程,自编《大学语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部教材。同时规定,学生传统文化类通识选修课必须修满4学分。
以文化启迪思想,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学校成立山东儒商文化研究院,将儒学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不断探索儒学新型研究模式。今年10月,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文化研究院,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蔚在教学科研之余,自2004年起为大学生开设《论语选读》课,至今已有近万名学生选修。他还走出校门,把《论语》讲遍了全省137个县(市、区)。
学校抓好顶层设计,着力把优秀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系统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启迪心智,浸润心灵。
各学院培育有影响力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同时深入挖掘齐鲁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完善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体系,着力打造齐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的“财大样板”。2018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开展“红色铸魂”工程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贯穿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
2019年,学校先后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徐川、齐鲁时代楷模孙建博、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张保国、“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精品党课宣讲团等走进校园作报告,承办了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和济南“出彩型”好干部驻济高校行,放映党史纪录电影《重生》《大火种》等,受到师生欢迎。
2020年6月,学校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三全育人”等方面的思政故事搬上银屏,推出专题片《立德树人跟党走》,使得思想教育“立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11月3日,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高66.5米、设计藏书量100万册的山东财经大学新图书馆在圣井校区开馆,成为学校乃至齐鲁科创走廊的新地标。目前,学校的体育馆、游泳馆、美术馆、校史馆、3个图书馆、各类学术报告厅、体育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文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大大提升。
全校设立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社团25个,年均服务22000人次。由团委创办的“大学,大学堂”分为学者讲坛、青年博士论坛、创新创业论坛等板块,也举办了近300期。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处处彰显了大学文化的魅力。
学校积极建立学校荣誉体系,自2014年起每年教师节之际对从教30周年的教师职工进行隆重表彰。学校每年评选“最美教师”并广泛宣传。方慧教授获评“齐鲁最美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张红凤教授获评 “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刘培德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宋浩副教授八年来义务上传数学网课视频,粉丝人数近200万,被山东省委网信办和省新媒体协会授予“网络正能量榜样”称号。
学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习组织架构,每周每天调度,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评选学习达人,举办学习征文等,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目前的学习参与率、活跃度均名列前茅,仅2020年就发稿112篇,居全省高校首位。
如今的山财大,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办大学就是办文化办氛围;大学之大,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有最高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追求。”山东财经大学王邵军说,“如何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标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