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文化外交官眼中的文化:除了精神与物质两个层次外还有第三个层次……
外交官这一职业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自带光环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提到他们,人们一般会用“风云际会”“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等宏大的叙事语调来描绘。在读沼荷的新著《荷风细雨》之前,这一群体于我而言,也是一个高不可攀而遥远的存在。然而,读完这本文化随笔集后,我对外交官的认知一下被刷新了,原来在光鲜、威赫的外交舞台之下,他们也有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比如会打牌到凌晨一点,会在演讲前练习如何走上讲台,会承受异国他乡寂寞和孤独的煎熬。通过书中一篇篇文字,我看到了一位读书人的文化情怀、一位使者的文化之眼、一位外交官的爱国之思。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那些爱读的书和诗,丰盈了一颗赤子之心。就这样,一位谦和儒雅、博学多才、敬业爱国的文化外交官的形象出现在了我眼前。
沼荷,本名车兆和,出生于东北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进入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工作,不久后被派往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余年的文化外交生涯。菲律宾、美国(华盛顿、洛杉矶)、以色列、土耳其、南非、韩国,六个国家的七个使(领)馆,谱写了他人生和事业的华章。作者自述道:“大学毕业后,我有幸加入外交行列。在这个领域,我心无旁骛,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虽未曾干出经天纬地之大业,但我努力了、奋斗了,并无遗憾……我曾在马尼拉湾乘船游览,在波托马克河边垂钓,在约旦河畔沉思,在尼罗河上荡舟,在密西西比河桥上过夜,也曾在赞比西河上览胜。当然,我也游览过阿尔卑斯山、奥林匹斯山、落基山、富士山,还观赏过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在如此多民族、多文化氛围中行走,对于一个来自东方大国、身负国家外宣使命的文化外交官来说,面对各种异域文化冲击时,不仅需要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和气度、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把握和自信,更需要有大国使者的担当与智慧,这样才能在对外文化交流舞台上收放自如,不辱使命。正如他所说:“外交工作是一门艺术——外交艺术。高超的外交艺术,须建立在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把握上和对中外国情的了解与驾驭上。”我们可以从他出任驻以色列大使馆一秘一窥管豹。接到出使任务后,他立即跑遍北京几家大书店,买下了几乎所有有关以色列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的书,同时还设法和以色列驻华使馆联系,请求其提供相关资料。在以色列工作期间,他更是加强对以色列的学习研究,撰写了不少调研报告上呈文化部。他还研读以色列文学,并翻译出版了以色列诗人拉亥尔的《似花还似非花》等。
作为一名文化外交官,对于何谓文化及文化交流,多年穿梭于世界多族裔中的沼荷当然有自己独到的体认与思考。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西方文化学者雅克巴尔赞说,人们至今已提出四千余种有关文化的定义和分类。《辞海》给的定义是:“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破解文化交流密码》一文中,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认为,文化除了形而上文化(精神文化)和形而下文化(物质文化)两个层次外,应该还有第三个层次,即“形而中文化”,它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次文化性质。例子有《佛经》《圣经》《论语》,十字架、念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等。而文化交流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有关文化财富的交流、交换、交融、吸纳和易主行为”。谈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没有交流,尤其是没有异质文化交流,文化就会逐渐萎缩、弱化、老化,乃至停滞。只有同质文化交流,就如同近亲结婚的人一样,会逐渐变得弱智。”他还提出了文化交流的四种模式,即征服模式、掠夺模式、和平/友好模式、婚姻模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间博弈未见缓和,地区冲突不断,根源之一就在于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但是,正如习总所说,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因此,国际社会各方切实有效地加强双边、多边文化交流,以此最大限度地弥合各文明间的裂痕,消解各文化间的分歧,形成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最大公约数,是世界朝良性方向发展的一条必然路径。
前面说过,外交官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成天出入大场合,会见大人物,处理大事件,他们的工作、生活里也有很多凡人小事,这些都是新闻报道里看不到的。在荒漠,倾听以色列的贝都因人诵诗、谈诗;在海关,感受美国工作人员态度的前倨后恭;在菜市场,领略中国厨师巧让非洲商贩主动学习汉语……这些日常工作中的点滴趣事,以小见大,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文化外交官的对外交流艺术,即以真诚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人,并学会欣赏差异。沼荷在和驻在国人民接触时,工作方式接地气,充满人情味,这些都拉近了他和当地民众的距离,易于对方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声音。
沼荷骨子里是一个读书人。他说:“我在大学是学习英美文学的。我从小就喜爱文学,憧憬将来当个作家或诗人……大学毕业时自己一心想搞“比较文学”研究。但命运之神却让我做了文化外交官。这与我最初的爱好与理想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一生热爱文学,从文童到文青,再到文叟,这爱有增无减,是文学帮他度过了寂寞、孤独的海外生活,亦是文学助力他取得文化外交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在国外工作期间,淘书、读书是他打发业余时间的优选,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夕阳斜照:沼荷文化外交散记》《沼荷随笔》《红宝石:南非短篇小说精粹》等数部著作和译著。
退休之后,沼荷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依旧为他所热爱的事业忙碌着。他曾多次说过:“假如还有来生,我仍要选择文化交流事业。”对此,我没有任何怀疑。不信,你就读读这本似和风拂面、似细雨润心的文字吧!
- 标签:文化的定义和分类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