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看这一部就够了!
现在高考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越来越多了,而且难度也不低。有一位朋友分享,自己当年的高中老师孩子马上高考,结果都为难于现在英语的难度,就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
的确,传统文化想在短期内恶补英文表达,那着实是无处下手。 但如果孩子从小就看起呢?估计就不足为惧了。就像我们最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如何用英文介绍它吗?
自打冬奥会开幕式之后,我就产生了强烈的想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念头。并且付诸了行动:让我家的娃教我节气歌、入了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书籍等。
《四季中国》是由新华社CNC出品的二十四集体验式纪录片(每集20分钟),该片于2019年2月4日起,借助新华社CNC海外渠道和国内各大媒体平台在春节之际同步推出。
与《舌尖上的中国》不同,《四季中国》并不是先制作好纪录作品,再通过字幕或旁白翻译后投放至欧美市场的。而是由我国制作、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
这部纪录片的主持人叫江森海,别误会,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是一个资深洋北漂。
正因为江森海的这种特殊背景,观众可以透过他特有的西方式的好奇点、西方人的思维、西方人的视角来体验和了解我们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他不但能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还能够区分及诠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另外,这位主持人语言表达清楚、用词简单准确、表现轻松,还会时不时添加些小幽默,与当地人的对话非常自然,令观众更容易理解真实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季中国》中每一个节气均以某一个有代表性地方和文化习俗来展开描述,内容跨越全中国24个省区市,多样性地反映了每一节气在中国各地农耕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为寻找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摄制组探访中国的至北村寨漠河,至南城市三亚,体验45度高温的重庆,零下30摄氏度的哈尔滨。1500小时高清拍摄素材,最后凝成这24集,看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季中国》每一集片头都有精美的传统中国风动画,手账党在哪里?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改天我一定要把这些动画单剪出来,反复观看。
光眼睛享受还不算高级,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就是BGM。《四季中国》里的BGM均是由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度身定制的原创音乐。答应我,千万不要跳过片头。
你只要一听片头音乐,就会觉得“嗯!就是那个味儿!”有澎湃,有,有细腻,有想象。(不是那种凑一堆中国传统乐器,噪一段阴间音乐,把你忽悠瘸了的那种哈!)
《四季中国》抛开了以往作品中“自我硬性宣传”的特点。没有百万滤镜,没有刻意美化,甚至连举行某些仪式前的一天,“夫妻不能”这种规矩都大大方方的出现在镜头前,拍摄的都是的日常生产生活。
真实的镜头很容易拉进距离,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通过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各国历法一般都把一年365天划分为十二个月,但是我国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精细度提高一倍。独一无二!
正巧三月份的时候北大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做过一个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直播,他也谈到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
立春之后冰雪消融,雨水增多,万物生长。此时开始春耕、播种,发展农业;同时,此时不杀生,以保护动物繁殖。
我们大多数人长期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和大自然之间几乎处于一种失联状态。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学着融入自然。
贵州省石阡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春”仪式开始。每年向封地内百姓讲农事的“春官”,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派送春贴。
近年来,随着大批年轻人进程打工,“说春”民俗逐渐局限于老年人群,“说春”这一民俗也走向衰退。
- 标签:文化的英文翻译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