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近日,《2010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由多家声名赫赫的学研机构和高等学府联手推出,媒体报道说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咨询报告……集学术性、理论性、对策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

  虽然推出仪式非常隆重,媒体也为这一信息的传播动了脑筋,但关注此信息并有所反应的论者却寥寥无几。我想,这是由于“软实力研究”自身缺乏清晰度和实用性的缘故。

  相关中国学者认为“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都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这里列出的一串词汇似乎均有“软概念”之嫌,但若亮出一个个恰当的事例、现象,还是能够“具体体现”软实力的。而现在的问题却是:研究者在陈列具体例证时,却自证了自己根本搞不清究竟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专家认为,电影的票房收入显示着特定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票房收入的增幅之大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他们举例说,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过10亿元,2010年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且不论需要区分谁的电影、何种电影的票房收入反映着中国文化软实力,单说票价上涨的因素没被考虑在内,这个论据就立不住。此例遑论国际影响力,连对国内受众的影响都说明不了,而作为电影票价格升幅的例证则是适当的。难道票价提升就等于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吗?

  学汉语的外国人多了,于是就被视为中国软实力明显增长。若按这种思维、这种标准,中国全民学外语、考英文,外语程度成为升学、就业、升职的硬指标,这提升的又是哪国的软实力呢?

  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四方面:包括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成熟和文化出口能力弱。这些“不足”,说的都是我们的内因,好像包括“自我解剖”和“对症对策”的内涵,但略加分析,便知这“四个方面”的表述并无实料,不过是集合了一些含混之词。

  “文化发展不平衡”,套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大体上指向一回事,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这里,专家们依据量的标准作出表述,暗中回避了文化特性、文化产品特征。大家知道,发达的部分,其实就是“现代化”特征明显的部分,而欠发达的另一端,正是“传统化”色彩浓重的部分。

  中国的“文化出口能力”,现在也能说明什么?在外国就业、居住的华人多起来,我们的文化出口必随之增多,但那大部分的需求其实是另一种“内需”。况且,出去的那些人,可能也对人家的软实力持肯定意见,就算文化出口能力大增,当作自家软实力的证明或许也并不合适。

  至于“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不靠谱。文化体制、文化特质和产品功能,是必须和社会体制“综合配套”的,文化体制无法与母体剥离,提着自己的头发上天。若真想用一句话点破主要的制约因素,也好办——制约文化体制的那种体制。

  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实际上还没破题,或者说,因一些误区没有澄清,已加大了破题的难度。政府的软实力是否一定与国民软实力相吻合?外交软实力和内政软实力什么关系?自由在软实力形成中的作用如何……问题多多,研究还需回到原点:什么是软实力?软实力在哪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软实力定义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