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刘东超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梳理了习总相关重要论述,总结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成就,分享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习总站在多个角度和维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具体,又有整体,其重点更是非常明确,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等。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处于发力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该秉持什么思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刘东超教授从宏观上提出四个重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反对各种错误;二是准确判断传统文化资源的性质和价值;三是做好多方的创新协调工作;四是注重系统性和品牌性。
习总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有过很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可见习总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2013年12月,习总主持中央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里,习总讲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4年2月,习总在主持十八届中央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里,习总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即“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其内涵比起中华传统美德更丰富、更广阔。
2014年3月,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句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经常引用的名句,尤其是“活起来”最为生动形象。习总强调的是,我们要让宝贵的文化资源进入生活,发挥其功能和价值。怎样让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价值?习总提出两个“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即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活起来”,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因此,习总也更加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
2014年9月,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这里,习总从传统文化说起,提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起到与现实文化、生活相容相通的作用,完成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文化的作用是“化人”,即让人文明、有文化,这也是今天的一个时代任务。在承担这个时代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不可能一股脑地进入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以文化人的任务中来。我们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要分析、鉴别、去掉错误的落后的糟粕的东西,对精华、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说,习总的重要论述非常到位,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握得非常辩证与全面。
2016年5月,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这是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么为什么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因为只有更好地借鉴传统文化来进行理论性创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得出的理论、思想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上文中,我们看到了习总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体的多种表达,包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则与前者有了概念、重点的不同: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概念上都是可以的,但着眼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它们的重点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今天应该更多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着手去做的重要工作。
- 标签:中华文化包括什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
- 吴晓明:《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
-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
- 让汉字文化在黄河文化洪流中奔腾不息
- 学习 l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民共享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 武汉艺考生文化课——怎样快速背诵英语单词?
- 用大数据打造民族文化新高地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落户贵阳工作纪实
- 知识帖!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文表达
- 【教你用强国】中华经典资源库
-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文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