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秉琦的中国文化六大区域划分理论是什么?
提及“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就不得不提苏秉琦先生。他不仅是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也是考古学“中国学派”的倡导者,还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创办人。
为了开展考古学研究,苏秉琦以一处遗址、一类器物和一种考古学文化为目标;以“区系类型”为手段;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和重建中国古史为目的;引领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面对未来”
正是在此理论的引导下,按照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000~8000年)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苏秉琦提出了中国六大文化区系。它们分别是:
北方新石器文化区系。属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宁西部、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天津一带与河北张家口等四个小分区。
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区系。以太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栽培稻米、捕鱼、采集水产共同构成当时人的生存方式,到春秋时,吴越地区逐渐发展成了吴越文化。
中原新石器文化区系。也被称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遥控整个黄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区,其中的仰韶文化也曾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主流文化。
南方新石器文化区系。该区系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风味。以鄙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辐射福建、、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
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区系。以环洞庭湖、四川盆地为中心,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而四川盆地又分为巴、蜀两个分支,其中江汉文化也可以说是“楚文化”的源头。
当然,个区系之间也互有交流和影响的。其中,北方、中原以及东方区逐渐汇聚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西南、南方、东南三区系最后汇聚成了长江文明。
最终,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也逐渐汇聚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至秦统一中国,六大文化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很多各自的特色。
有学者认为,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论”学说,并非他个人创造,而是引进了欧洲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前半叶主流的研究理论,即在欧洲被称为“文化史考古学”理论。
什么是“文化史考古学”呢?在考古学上,将以土器的变化为基础,以土器的型式和样式纹饰特征为依据,进行考古文化和时空地域的区分,以试图明晰各种考古学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动态变化,并且参照历史文献的记载,试图结合文献搞清楚创造各种文化的民族或者人群集团的理论。
从定义内容上来看,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论”学说与“文化史考古学”,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是苏先生也是继承的发展。比如,在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论”学说中,最大的概念是“区”,即全国有几个发展中心区域;接着是“系”,即某某考古学文化;再就是“类型”,即考古学内部的分类。
不过,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论”学说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考古界的主流观点是:先史时期主要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大文化。考古学文化与族属的关系,可以说是解释考古学文化的最高层次了。
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论”这种学说,首先是以北大为宣传中心,随着北大的学生进入全国各地的考古机构也随之影响和牢固,比较重要的就是社科院。
首先,这种学说截止目前为止主要只适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因为这些都是有考古索证的。要知道,历史时代的考古,考古学更多的也要考虑传统考据学的范畴。
- 标签:中华文化的分类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