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复兴中国梦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除夕至、春节到,万家团圆、天涯共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能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节。除夕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梳理摘录习的十段话,带您一同感悟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2月11日 求实网讯)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和经济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它融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健康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我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标签:中国文化的形容词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