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瑰宝”更加闪亮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新馆首个重磅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携1298件(套)珍品精彩亮相。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在这里,“中华瑰宝”的熠熠神采如何被聚焦和诠释?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工艺美术和非遗博物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中华民族历来有记俗采风的美好传统。上下五千年,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华滋繁茂、灿若星海,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11年,全国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10月3日,《重阳奇妙游》播出后,受到了网友们的纷纷好评。其中,剧情部分还原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的创作现场。看完后,有没有感觉到更能读懂《滕王阁序》,更想了解王勃了呢?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王勃与他的《滕王阁序》的来龙去脉吧。
寒露时节,江南地区有边食蟹边赏菊的习俗,所谓“持螯赏菊”,历代文人都留下诸多诗词、名言。明清之季,持螯赏菊已成为普遍风气,如清代辛汉清有“更喜今年新种菊,商量秋日去持螯”之句。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是曹雪芹写的一首《咏菊》的诗,借菊抒怀,表达了自己的孤傲不俗之气。
王羲之所作《兰亭序》,无论是文章,还是书法,历代传诵摹写,是中国文化史的标志符号。然而,围绕《兰亭序》的争论也很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就是《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的线
何谓御道?通俗讲就是专供皇帝走的路。最早的御道出现在汉代,此后历朝历代都兴建了诸多御道。不过因史料的缺乏,我们很难了解其具体情形。清代定都北京后,因皇帝出巡、围猎、祭祀等活动繁多,形成了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专用道路体系,同时也留下了众多有关御道的资料可供研究。在这些数量庞杂、功能各异的御道中,有一条地位特殊,甚至皇帝在这条路上也不能坐轿而只能步行,这就是从紫禁城到天坛的祭天之路。
莫奈有过三次伦敦之行,他的主题系列侧重于滑铁卢大桥(Waterloo Bridge)、查令十字大桥(Charing Cross Bridge)和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这三处城市景观。莫奈的伦敦系列是一种超前的尝试,这些画常常激发莫奈去伦敦故地重游,审视他多年前的艺术品味、缅怀那段难忘的过往岁月……
- 标签:中华文化瑰宝巡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