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文化的“摆渡人”(海客话中国)
胡安·何塞·西鲁埃拉·阿尔费雷兹是西班牙汉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现任格拉纳达大学哲学与文学系教授、格拉纳达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他曾在西班牙驻华使馆工作多年,参与审定国家汉办(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专为西语母语者编写的汉语教材《今日汉语》,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谈及为何几十年孜孜以求钻研并推广中文,写出《中国语言学史》《传统中国语言学思想》《零起点学中文》等书,胡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62年,胡安出生于巴塞罗那。上大学时,他的专业是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那时功夫电影流行,他一时兴起,便用课余时间跟来自香港的华人练功。然而武艺精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段时间后,我发觉自己虽喜欢武术,却不具备任何天赋。相比习武,学习中文更便于自己了解中国文化。”胡安说。于是,他报了校外汉语培训班,由此开启与汉学的不解之缘。
日积月累,胡安成为西班牙汉字研究领域的专家。回国任教后,他在格拉纳达大学的汉字教程成为该校精品课,常有学术、文化机构请他做公开讲座。他对学生们说:“汉字不是没有规律的图画,而是有规律的语素文字。很多汉字虽然看起来复杂,但都是通过独体字和表示含义或读音的偏旁部首组合起来的,例如基础的‘基’,一看就和‘土地、基本’有关,只要掌握规律,就方便理解和记忆了。”
在使馆,胡安读了十几年《人民日报》,每天都要摘译整理,给大使做简报。1993年,时任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访华,胡安以译员身份随他会见了中国。他在总结那段经历时说:“在我看来,外交工作既紧张忙碌,又从容优雅,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都有很高要求。外交官们往往是了解并热爱双方国家的一群人。这种带有情感温度的外交人才,为两国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班牙大量引进其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由英文转译而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英语转译至西语省时省力;二是如果一部中文作品已在英、法市场取得不错的销售成果,将有利于其在西班牙推广,销量有保障。然而随着中国文学不断走向国际,出版方发现这种“二道手续”的转译本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凯伊拉斯出版社联系胡安,希望其直接从中文翻译。胡安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这是有趣但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一场审美陌生化倾向的试验,于我而言也是一次新挑战。除需翻译、解释一些中国文化概念外,作品中一些魔幻的、超现实主义的表达也给翻译增加了难度。”他说。
面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困难,胡安认为应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尽量通过流畅的语言还原原文的陌生化修辞,这既是对源语文本的尊重,也是文学创新的重要维度。在胡安眼中,好翻译应“一仆二主”,在原文和读者之间把握好平衡。由于中西语言差别很大,而中文作品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能够胜任汉译西的译者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伴随中西交往的深入,这样的人才在逐年增加。
- 标签:中华历史文化名人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2011年的文化表情:“纠结”一词前所未有地贴切
大而言之,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仔细研究怎样传承和传授传统文化
- 江苏有一“进士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鲜为人知
-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国际论道)
-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孩子
- 守住文化根脉让美丽江苏底蕴更深厚
- 南非高校国际学生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捷怒怼清华美院:中国的美术馆前用洋人的雕像
- 翻译经典 文明互鉴(海客话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民族理论政策每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