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信
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力量,意识形态对内在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整合、思想引导上起到黏合剂的作用,对外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外语教育也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英语热”不断升温,在纷纭激荡的社会冲击下也存在着本土文化失语、失衡等问题。高校外语教育同样需要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
作为新时代的外语教师,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升自我素养,补足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钙”。外语教师在专业素养之外,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和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自觉做好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构建起首道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在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优秀文化学习的同时,外语教师要告别当下外语文化教学中“西学东渐”的单向度传播局面,提升自己的中西文化贯通能力,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成为既扎根本土文化又放眼世界文化,且具有跨文化思辨意识的语言文化传播者。
外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外语教师的“补课”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解决将其传递给受教育者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外语教师要深入阐发外语课程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内涵,研究中国特色外语课程文化发展模式,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度认知,构建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外语教师要深入了解新一代作为网络“原住民”和新媒体“达人”的受教育者的特点,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中,用鲜活的“生活叙事”改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刻板论调,打破“自上而下”的纵向传播,通过“平等对话”和理性话语、感性话语相融合的方式,使我们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新一代的受教育者中入脑入心。教材是对知识的选择、组织及呈现,其隐性内涵则含有对价值观的塑造和意识形态的传递。教材编写上需要平衡中西文化比重,将中国文化精华与西方文化精髓有机融合,适当增加体现中国优秀文化、中国特色事物以及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及发展成就的素材,使学生不仅能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特色,且能深化文化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对学生而言,在外语学习中两种能力至关重要,即跨文化意识和批评思维能力。外语课程设计者要对目的语指向的外语文化素材加以协调、平衡,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设计整合,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双向的文化输入,使学生能够多视角、多向度地进行文化接受与思考,形成批判式思维能力和全面、客观的文化价值观。
测试是外语教育的重要指挥棒,科学、全面、客观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是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外语测试中语言本身的维度和社会维度都是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测试以技能为中心,缺乏人文想象和价值判断,对能力的考查具有片面性。基于此,就测试内容而言,应加强考试问题的思辨性,强化学生批判式思维能力,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与融会贯通。测试方式也要力求多样化,采用小组讨论、访谈、演讲与辩论、撰写报告、在线论坛等方式,定位于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查,尤其要加强对跨文化知识的运用及人文素养的考核,因为其中蕴含着意识形态安全的因子。
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入了对中国文化外译的考查,这将逐渐扭转外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等不利局面,唤起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自觉,是一种好的现象。我们要不断培育自身的文化自信,为文化安全与价值导向建设作出好的努力。
- 标签:传统中国文化英语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2011年的文化表情:“纠结”一词前所未有地贴切
大而言之,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仔细研究怎样传承和传授传统文化
- 江苏有一“进士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鲜为人知
-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国际论道)
-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孩子
- 守住文化根脉让美丽江苏底蕴更深厚
- 南非高校国际学生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捷怒怼清华美院:中国的美术馆前用洋人的雕像
- 翻译经典 文明互鉴(海客话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民族理论政策每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