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中式英语》展现文化底蕴

《中式英语》展现文化底蕴

  观看今年香港艺术节《中式英语》之后,我首先联想到电影《低俗喜剧》近期如何被一篇获奖文章大肆批评,然后再想到艺术评论的应有态度和内容:就等于我手拿一个橙,但别人却说苹果才是最有益的水果,这本来两不相干,但若然人家硬要批评我手上那个橙,我应如何看待?

  显然地,艺术评论并不是纯粹主观的文章。它是建基于艺术作品的本质,然后透过评论人本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然后以文字方式建构成创作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当然,评论人必然会有自己的特殊背景和独特喜好,这在其文笔当中定会有所反映。然而,评论人的评议目标应是有利于作品的发展,让读者对作品有多角度的认识,继而赋予本身的特定意见。因此,我认为建设性的批评才是艺评文章的应有态度。

  《中式英语》的剧名已反映了剧本的冲突和矛盾性。若反过来说「英式汉语」,意思也就是该语言本身出现歧异和含混。《中》剧以内地贵阳市为背景,设定地点有别于北京或上海等繁盛大都市,早预示戏剧冲突性为地域和文化差异。可是,差异不等同高低优劣,当中只是相对性的问题。故事讲述美国商人初到贵阳,寻求生意商机。除了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发生冲突的主要关键是商人聘用了一位自命是「中国通」的同乡──一位于内地生活而懂得普通话的外国人充当商业顾问。美国商人与顾问其实都希望得到不同的利益回报,追求的过程自然到处碰壁,戏剧冲突便从中而来。

  编剧黄哲伦塑造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处境,并且善用了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语言,作为全剧的矛盾源头。商人见内地某些新建成的大型场馆,其中的指示牌英文翻译差劲而招来笑柄,故此美国商人便特意推销其家族公司的「产品」,就是将中文准确翻译成英文的指示牌。争取生意的过程之中,美国商人从一个外来者的观点,引领观众走进贵阳境内,与英语并不灵光的政府官员打交道,双方因而引起连串误会和鸿沟,但同时也令双方开启了深层的了解。

  从语言的角度而言,语言当然是有所规范,无方圆便难成规矩。《中》剧的主要笑料来源,就是语言的谬误。为此,我不会认为《中》剧是有意挖苦内地官员或人民的英语水平。事实上,剧中人物是相对的,内地官员对英语的错误理解,与美国商人对中国民情的错误掌握,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双方面对对方都只有表面的认识,例如美国商人靠着顾问的建议而只知攀附「关系」,却非实实在在地展示自己的商业才能;内地官员为了内部的人事矛盾,而忽略了投标者的质素。从错误理解而至加深认识,《中》剧展现了人性普遍的沟通困难。

  在舞台艺术而言,黄哲伦创造了可爱而具人性化的人物。美国商人的过分天真与内地官员的过分务实,同样成为人物的立体个性。剧本的语言令笑料源源不绝,个别场景,例如美国商人与不同官员会面,亦有错摸的情景。除了笑料之外,编剧描绘了美国商人与女性官员的一段雾水情缘,一方面加强了人物的关系冲突,另一方面亦为全剧增添了浪漫和感性的笔触。尤以女官员和美国商人调情偎倚的时候,女官员片言只字地以英语表达内心对于感情的追求,恍如一首动人的短诗,超越语言界限而抒发心灵。

  《中》剧也是一出典型的百老汇喜剧。全剧由七位演员担演,除了几个主要角色由固定演员饰演,其他演员则分饰各个配套角色,各演员的表演能量和节奏都甚佳。布景由舞台左右两组旋转组件而成,快速地并合成各种不同的场景,令全剧节奏一气呵成,并无冷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