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治国理政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总倡导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和治理主张,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中华文化中的大局观、包容观、合作观、和平观等传统智慧。
有怎样的胸襟,就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华传统文化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意识,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阐述了“得大”与“兼小”的关系,要看到大势、大局和大道,看到事情的根本性、决定性和方向性,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矛盾,否则会陷于琐碎而难明的方向,因小失大。“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增益的道理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启示我们做事要掌握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传统文化推崇的君子处世之道,体现的也是以大局大势为重的思想,要站在天下最正当的位置,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中国始终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事务;始终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既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负责,又诚心诚意推动世界发展、造福人类社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行天下大道的大局观,努力建设开放包容、共同繁荣、普遍安全的世界,和各国人民一起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天下万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从到文化,从制度到历史,只有认识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坚持自己。与西方的文明冲突、文明终结观点迥异,中国认为文明是多样且平等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文明交流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羹汤的美味在于味道之间的调和,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和谐共存、彼此借鉴,才能让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中国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倡议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观来对待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交流互鉴中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这些观点既突出了以义为先,又注重义利平衡,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注重交换公平、付出与所得成正比”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在评价一件事是否正义时,不斤斤计较个人付出与所得的机械式平衡,而是要考虑是否遵循社会道德原则。“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力照顾别人,自己也更为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是用辩证法来阐述双赢的智慧。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时代,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有时甚至要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全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还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义利并举的合作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展现公利大义的天下情怀,与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共赢共享发展。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兼爱非攻”的理念,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绝不会将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民族。如今,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懂得跨越国际秩序中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是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和阵营对抗,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将“以和邦国”“以和为贵”“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的理念世代相传,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发展中走向人类共同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以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全球治理智慧。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本文为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2YZD-06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中华文化包含什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2011年的文化表情:“纠结”一词前所未有地贴切
大而言之,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仔细研究怎样传承和传授传统文化
- 江苏有一“进士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鲜为人知
-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国际论道)
-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孩子
- 守住文化根脉让美丽江苏底蕴更深厚
- 南非高校国际学生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捷怒怼清华美院:中国的美术馆前用洋人的雕像
- 翻译经典 文明互鉴(海客话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民族理论政策每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