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机构英文缩写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是联合国系统有关地球大气现状和特性,它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它产生的气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资源的分布方面的权威机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台风委员会是亚太经社委员会(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主持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其宗旨是改善和协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防灾规划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台风委员会是成立于1968年的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在气象、水文、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努力减少热带气旋(台风)灾害给亚洲太平洋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台风委员会秘书处设于中国澳门。台风委员会的14个会员分别是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和美国。该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届会。
航空气象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八个技术委员会之一,负责协调有关国际航空气象的活动,以满足安全、经济和有效率飞行的要求。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是一个包括24个欧盟成员国的国际性组织,是当今全球独树一帜的国际性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机构。其前身为欧洲的一个科学与技术合作项目。1973年有关国家召开大会宣布ECMWF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英国的Bracknell。
2007年美国哈特兰德研究所组建了一个被命名为“B支队”的研究团队,旨在对气候变暖的科学证据进行独立于IPCC的评估,同年4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气候工作会议上,更名为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NIPC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机构,环境署激发、提倡、教育和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推动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成立。
国际气象学会论坛由美国气象学会2008年度理事长Walter Dabberdt博士倡议,于2009年1月13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IFMS筹备会上正式成立。IFMS被定性为一个非正式多边交流和合作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这将使全世界约65个国家的气象学会就广泛的学会工作问题共同分享经验。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是一个由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家组成的进行交流学术知识与发现的纯学术组织,特别专注于人类关心的地球与环境问题。每年举行一次学术性的年度大会。在学术大会上,邀请著名学者在以著名空间物理学家Axford命名的讲座上就人类关心的地球与环境等重大问题做大会报告。
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于2005年5月,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倡导建立一个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从初始观测数据到专门应用产品的信息服务,使农业、生物多样性、气候、灾害防御、生态系统、能源、健康、水、天气等九大领域的社会活动受益。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成立于1972年,它的成员包括全球开展气象卫星观测业务或研发活动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中国气象局于1989年成为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成员。
2015年10月26日至27日,2015年亚洲气象会议在日本京都大学百年纪念堂召开。会议由中日韩三国气象学会主办,将每两年在三国轮流召开,旨在推动大气科学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三国气象学者友谊。2017年,第二届亚洲气象大会将于10月23日至24日在韩国釜山召开。
首届中亚气象科技研讨会于2015年10月在乌鲁木齐举办,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的气象科技专家就中亚区域天气气候科学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共同签署《中亚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倡议》,确定在地面观测和科学实验,遥感监测和卫星资料应用,中亚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研发,中亚区域基于树木年轮的历史气候研究,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干旱和冰雪圈研究等领域和合作机制上加强合作。
2009年,150多个国家和70多个组织在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上一致决定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随后,该框架成立了由独立顾问组成的高级别专题组,并在2012年向WMO特别大会提交报告,确定了框架的组成部分和治理方案。2013年,政府间气候服务委员会成立,该框架的实施计划也获得通过,标志着全球气候服务框架进入实施阶段。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组织,简称海湾合作委员会或海合会。海合会成立于1981年5月,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6国。2001年12月,也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自成立以来,海合会各成员国充分发挥语言和宗教相同、经济结构相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洲大洋洲气象卫星用户大会机制由中国气象局在2010年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大会,它对于促进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信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华海洋大气学会成立于1993年,并于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第一届国际大会。目前,会员有近600名,汇聚了全球大气和海洋相关领域的华人专家学者,为促进全球华人科学家交流提供了平台。
200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的支持下,国家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BCC)将每年召开的中日韩夏季风会商会扩展为WMO的亚洲区域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论坛,参加者包括了二区协成员国(主要为亚洲国家)和相关国际业务科研机构。
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有17个欧洲成员国,各成员国以本国的气象部门作为代表建立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的公约于1986年6月19日生效。1991年6月通过的一项决议对公约作了修正,目前正在批准之中。
欧洲空间局是欧洲的一个政府间空间探测组织,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主要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
英国气象局是英国的国家气象服务。机构负责气象预测,包括从天气预报到气候变化。哈德利中心气候预测与研究和英国国家气象图书馆暨档案馆都是英国气象局旗下机构。
美国国家气象局、是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属下的六个部门之一,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马里兰州银泉,主要负责为美国及其属地、邻近水域及海洋地区提供天气、水文及气候预报和警报,藉以保护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性科研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美国航天局至今已经成为地球上最权威的航天局,与许多美国国内及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分享其研究数据。
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位于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太阳探险分支的部门实验所,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机构的一个单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隶属于美国商业部下属的科技部门,主要关注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变化,提供对灾害天气的预警,提供海图和空图,管理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如何改善对环境的了解和防护。
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隶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环境卫星数据服务局(NESDIS),负责全球和美国气象资料的存档、加工处理、数据产品发展、共享服务以及气候变化业务和研究工作,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气象数据服务中心之一。 NCDC在气象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存储管理、产品加工和专业与公众服务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合会为美国高校非营利性联合体,成立于1960年,目前有110家拥有学位授予权的成员高校,主要从事大气及相关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培训。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19年,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研究理事会下属的分支机构,独立运营到1972年。现为国际性非营利研究机构,拥有来自全球135个国家的5万8千余名会员。
美国地质勘探局又译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内政部所属的科学研究机构。负责对自然灾害、地质、矿产资源、地理与环境、野生动植物信息等方面的科研、监测、收集、分析;对自然资源进行全国范围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及时的科学信息。
美国气象学会成立于1919年,其最初的不到600名会员主要来自美国信号军团和美国天气局和一些气象爱好者。AMS的会刊《美国气象学会会刊》最初也是作为美国天气局主办的美国最早的气象刊物《每月天气评论》的补充。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是美国大气科学的国家研究机构。于1960年始建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的博尔德,具体场地位于落矶山主脉前一座小山顶上的一块平地。NCAR是大气及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心,下设计算和信息系统实验室(CISL)、对地观测实验室(EOL)、地球系统实验室(ESL)和研究应用实验室(RAL)等四个研究实体。
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气象学术团体,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会之一和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标签:欧美的英文缩写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2011年的文化表情:“纠结”一词前所未有地贴切
大而言之,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仔细研究怎样传承和传授传统文化
- 江苏有一“进士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鲜为人知
-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国际论道)
-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孩子
- 守住文化根脉让美丽江苏底蕴更深厚
- 南非高校国际学生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捷怒怼清华美院:中国的美术馆前用洋人的雕像
- 翻译经典 文明互鉴(海客话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民族理论政策每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