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特征和实践意义
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遵循。《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出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华夏古村镇作为中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作为千年积淀的珍贵遗产,有着中国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有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品格和面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华夏古村镇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磨合、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乡村生态文化的活态经典。它承载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遗存和生态文化资源,烙印着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遗留着工业化进程中乡村中国发展变革的人文足迹;蕴含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相生共融的生态关系,彰显着生态文化道法自然、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综合其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村寨聚落风貌、民族民俗特色等方面,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族群聚落、民居古建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选址和构建,往往是顺应自然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状况和中华传统自然人文理念的产物。其规划结构、建筑格局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既能防御风险又宜居美观。同时,依据藏风聚水的传统理念,古村落的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河水、地下水和山涧水,在河坝选址、引渠方式、汲水方法和排水通畅上都体现出崇尚自然、人与山水亲和的生态智慧。徽派古村镇人居与山水完美结合,保留了明清皖南民居的独特韵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高低错落,砖木石徽州“三雕”艺术和木竹制古楹联跃然其中。浙江的100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拥有众多古建筑、古祠堂、古塔,还有大量古牌坊、古桥、古寺等。山西皇城村明清两代城堡式住宅建筑群的皇城相府,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云南丽江古城龙泉村纳西族古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巧夺天工,是千百年来人—水—绿洲结成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
祖训家风、文脉传承体现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价值取向。古村落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最贴近土地、贴近先祖生存方式的那部分历史,传承着“仁孝为本,崇德尚学,勤耕苦读”“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孝竭忠处世间”等立家旺族兴国之道。在浙江环溪村,崇文尚志、读书明理的家学深厚。江西竹桥村有条用青石板铺就的“人本路”,教诲后代无论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致富,都不可忘本。还有些村落古书院跨越千百年,如河南商丘古城的应天书院,广西秀水瑶乡的江东书院、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对寨书院等,它们集教育、学术、藏书于一体,凡有志者,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价值取向已广为中华儿女所认同。
村规民约体现天地与我同一、万物与我一体的道德准则。众多古村落至今保有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江苏石塘村在王氏家规“禁伐木,教子弟,禁溺女,尽孝道,睦族人,戒奢侈,和亲友,戒淫逸”等教化下,村民逐步养成淳朴性格。贵州以文斗苗寨为代表的锦屏县民间留存的近10万份山林买卖和租赁契约,作为“契约文书”被公认为珍贵历史文献;其刻于清乾隆年间的《六禁碑》被誉为“民族环保第一碑”。广西金秀大瑶山有“石牌大过天”之说,石牌规约成为瑶族古老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形态与原始的特有习俗和社会现象。这种道德准则已为中华儿女所遵循。
民族民俗体现和谐相生、互利共荣的融合情怀。贵州众多民族世代聚居、和睦相处。在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世代交好,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青海祁连县,回、藏、蒙古、哈萨克、汉等民族聚居于此,团结和睦如一家人。多民族聚落的华夏古村镇,是民族文化多元交融发展的活态经典。在华夏古村镇中,多民族生态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被誉为广西“民族风情四绝”。这种融合情怀已为世人所公认。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乡村产业振兴、生活富裕有着积极助益。以生态文化大繁荣带动生态产业大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积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森林草原文化、海洋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还可以加快发展各类生态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乡村民宿、传统工艺制作、生态文化博物馆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有着示范作用。历经千百年保存至今的古村镇,大都在顺应自然中利用自然,村民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祖祖辈辈守护着身边的绿水青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传承好自然文化遗产,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综合整治乡村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充分发挥古村镇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着支撑作用。农民、农村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而乡风文明就是这一系统所表现出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民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和谐统一。华夏古村镇是农业文明生态文化资源的“富集地”。总结华夏古村镇具有时代价值、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土生态文化,梳理蕴藏在典籍史志、聚落历史、传统技艺等中的文化遗产,能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资源,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对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有着借鉴意义。研究具有时代价值的村规民约和农林契约等文化遗产,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历史资源、带来启发借鉴。传承古村镇生态文化思想精华,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民居古建,建设具有生态文化品质的美丽乡村,都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为乡村治理有效提供助益。
- 标签: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2011年的文化表情:“纠结”一词前所未有地贴切
大而言之,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仔细研究怎样传承和传授传统文化
- 江苏有一“进士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鲜为人知
-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国际论道)
-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孩子
- 守住文化根脉让美丽江苏底蕴更深厚
- 南非高校国际学生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捷怒怼清华美院:中国的美术馆前用洋人的雕像
- 翻译经典 文明互鉴(海客话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民族理论政策每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