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国际教育中那些考试(7000字深度分析)

国际教育中那些考试(7000字深度分析)

  史禺老师是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总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他亲历15次(115分/口语30分满分)、7次SAT(语文部分730),也被称为”考神“。同时,他作为爸爸,对低龄留学的KET/PET/FCE等考试也“不得不”非常熟悉。本文 7000字,深入分析国际教育中的考试。

  中国家长想到国际教育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创造性”“独立思考”“个性”“公识”这些词——“考试”一定是最后想到。

  我们难道不就是为了逃离中国的应试教育,不就是不想让孩子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这些考试的折磨,才选择国际教育吗?

  第一、通过考试控制教学质量。美国在02年通过了一个法案,叫《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No Child Left Behind。这个法案的核心是用一套标准化的测试,考一个州内的所有学生,相当于我们的省统考,如果某个学校的大量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学校要承担责任。

  第二、通过考试筛选学生。美国顶尖的大学和中学,每年的录取率极低,如何把优秀的学生筛选出来,标准化考试是重要手段之一。

  英式体系,又称剑桥体系,背后的开发者叫剑桥英语测试中心(CAE)。CAE开发的考试,在中国最有名有两个:剑桥五级和。

  美式体系,背后最主要的开发者是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ETS的考试,在中国最有名的是、SAT和GRE。

  欧盟国家多,各种语言考试也多,为了体现“书同文”,欧盟在2001年搞了一个CEFR。把所有的考试,不管德语还是西班牙语,放到一个体系中。

  A是入门、B是基础、C是精通。每个级别里面又分成1、2两个小级别,所以,就有了A1到C2,这6个从低到高的级别。

  剑桥测试中心就根据这些级别,开发了不同的考试。A2对应KET、B1对应PET、B2对应FCE,C1对应CAE、C2对应CPE。

  后来发现,直接从A2开始,不能满足中国低龄家长的需求,因此又在前面补了一套剑桥青少英语(YLE)体系,这个体系又有4个级别,剑桥就这样完成了这套有8个级别的体系。

  这种分级体系在中国大获成功。一是迎合了中国家长的考级心态,二是填补了奥数退出小升初筛选体系的空白。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套体系下,小学的孩子最多考到FCE。小升初一过,这套体系也就完成了使命,导致后面的CAE和CPE这两个级别,就无人问津了。CAE一年的考量只有200多,CPE只有30多。

  第一种选择是把孩子送出去读高中,让孩子充分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因为有这种想法的家庭,一般经济实力都比较强,所以首选美国。

  美国的高中分为私立和公立。公立高中由于接受政府补贴,因此不接受国际学生长期就读,最多只接受一年的交换生。所以,想长期就读,并且从美高申请大学的家长,都会选择私立高中。

  私立高中又分两种,寄宿(boarding)和走读。好的、排名靠前的高中以寄宿居多。美国高中也有排行榜,叫Niche排行榜。如果想进排名靠前的寄宿高中,就要用到下面的考试。

  初级是给3-4年级的学生考,申请4-5年级用的。中级是5-7年级学生考,用来申请6-8年级(在这个意义上上类似于小升初)。高级是8-9年级学生考,用来申请9-10年级(在这个意义上类似于中考)。

  如果要申请第一档学校(Niche排行榜前30),大概率来说,达到105,SSAT(高级别)达到成绩2250。

  第一,美高的要求怎么这么高?是的,好的私立高中在美国也是稀缺资源,每年招收国际生的名额很少,因此竞争非常激烈,水涨船高,因此分数就被抬升的很快。

  第二,初中生能考这么高吗?在这个圈子里多年,我的一个心得是,永远不要低估优秀生的能力。15年前,认为是大学生考的,10年前,中学生开始考,现在分数比大学生还高。5年前,大量的初中生开始考,分数也越来越高。

  再说一个考试——小TOEFL Junior,难度比低得多,如果孩子水平暂时够不上,可以从小开始准备。

  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国内读完高中,大学再出国。一个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底子更扎实一些。太早出去,英文是好了,但汉语拉下了,也是个问题。

  SAT考试和这篇文章说到的所有考试不同。那些考试,真的就是考试而已,在美国人的文化中,没有任何存在感。但SAT不同,在美国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SAT的根子可以一直追到二战时美军征兵时采用的智力测验。二战后,哈佛大学为了完善自己的招生工具,委托了一个测试专家,在征兵智力测验的基础上,开发了SAT考试。

  虽然SAT考试早已不是一个智力测试,但在美国人心中,还是形成了SAT高分=高智力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美国人对SAT情节之深可以从两个例子看出。有一本比尔盖茨的传记,叫Hard Drive,提到一个细节,比尔盖茨大一的时候,和女孩第一次约会,炫耀的是自己的SAT分数。

  《华尔街日报》2014年一篇文章说,很多美国公司要求求职者提供自己当年的SAT成绩。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你去面试一家公司,告诉对方,你当年的高考成绩是全省前100名,对方会肃然起敬。

  2019年6月的SAT考试考到两篇历史文献,选自1974年,汉密尔顿(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和另一位美国家激烈辩论是否应该出手援助法国大的原文。

  如果要申请到第一档的美国大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排名前20),大概率达到110分,SAT达到1500分。

  ACT考试是SAT的竞争者和替代品。如果我们不考SAT,也可以考ACT。美国大学对ACT和SAT的接受程度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ACT在中国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走下坡路,参加考试的人数直线下降。虽然官方没有发布数据,但从新东方培训的SAT和ACT人数比例来看,情况也是这样。2016年,SAT和ACT的培训人数大概是3:1,到了2020年,这个比例扩大到10:1。

  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两个:首先,ACT出了一些昏招,比如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推出了机考。其次,SAT考试更适合中国学生。简单的说,SAT阅读考的深,但对速度要求低。ACT阅读考的浅,但对速度要求高。

  北京最好的国际部,100%的学生能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而最差的国际部,这个比例只有3%-5%。

  国际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一类是私立学校。整体而言,公立校的国际部,申请结果更好一些。

  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立国际部在生源挑选上,有先天的优势。由于文化的差异,北京的优质生源最先选择的是公立校——这点和上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想进入公校国际部,先看中考成绩(或者是所谓的一模成绩)。进入北京第一流的国际部,孩子的区排名至少前1000名。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部面临招生的压力,往往也不会严格按照中考成绩招生,会往下延,但也不能全无规则,总得看点什么?最好的标准就是。毕竟早出分的孩子,未来的申请结果也不会差。

  因此,担心孩子中考有闪失,达不到公校国际部的要求,那么,有一个还不错的成绩(90+),也极大增加了录取的可能——这和小升初简历上写剑桥五级的逻辑是完全一样的。

  还有一些家庭,对中国大学的质量没有那么挑剔,再考虑到经济因素,因此决定让孩子在中国念完大学,再去国外读研究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阶段,去英国读研究生的人数,就开始超过了美国。

  在所有考试中,GRE的难度是最大的。当年新东方有一个段子,说GRE实际上是上帝读英语(GOD READ ENGLISH)的简称,它的难度可以想见。

  第二、传统上,GMAT主要是申请商学院用的,但这几年在GRE的大力游说下,很多商学院的专业,比如,金融,也开始接受GRE成绩,只接受GMAT的商学院专业只剩下会计。

  先看小学生。中国孩子的KET通过率不到一半,PET通过率只有40%。还要考虑到,通过并不算一个高的标准。KET满分150,到120就算通过,PET满分170,到140分就算通过。事实上,我们认为孩子达到优秀,才算达到这个级别能力的要求。说到优秀率,数字就更令人沮丧,KET的优秀率是15%,PET只有7%。

  再看中学生。我们每年会招1000多名北京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培训。这些学生进班后,会做一次的模考。2019年,这个模考成绩是41.9分,2020年成绩是39.1分。即便考虑到对考试形式不熟悉,导致的分数偏低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北京初中毕业生的均分不超过45分。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公立学校的英语教育是不够的,无论是教材还是考试。人教版的初一英语的内容还是Good morning、when is your birthday。

  家庭也不够。有时间给孩子辅导的家长不具备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口语。很多家长藏拙,不愿意给孩子辅导英语,哪怕是非常简单的内容,就是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

  有能力辅导的家长,往往有没有时间。我自己深有体会,论理,我应该辅导自己孩子的英语,但我都给他在新东方报班,为什么?自己确实没有时间。特别是周末,要自己拿出半天给孩子教英语,确实做不到。

  家长在学前,给孩子报了各种英语班,本质上只解决了发音和简单的生活词汇。这个阶段家长的典型心理是,只要孩子的发音听起来比自己强,有点美国或英国的味儿,或者能指着外面的汽车说出police car,就会有“这钱花的值”的感觉。

  到了小学四年五年级,发现身边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在考KET、PET,虽然自己也不太了解,但担心不考吃亏,因此也跟着考。报个培训班,大部分孩子混个KET通过,小部分人混个PET通过,实际上孩子的英语能力也没有实际提升。

  一般家长从初三才开始决定要走国际教育这条路,一抬头发现,需要各种考试,这就陷入了,报班à冲刺à考试结束à英语学习停止,这个循环。

  深层的问题是,英语还是被用作升学的敲门砖,要敲门了,临时捡起来用一下,这个坎儿翻过了,就扔掉了。当考试比较简单时,这套方法能奏效,当考试稍微难一点,到了这个级别,就完全失效了。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英语从升学的敲门砖,变成孩子生活、成长的一部分,让他从英语世界获得快乐、获得信息、增长智慧、锻炼思维。

  当然,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过去30年有了爆发的增长,但考虑到历史积淀,这个世界最有用、最有趣、最先进的信息和知识,大部分还是通过英语传达的。

  大家可以看看新华书店或者中信书店每月的新书畅销榜,无论榜单还是少儿榜单,大部分是英文作品的中译本。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个东西,汉语世界里干脆没有,完全是英文世界的舶来品。

  从第一次工业开始,英文世界开始汇聚了人类最先进的知识和智慧;过去30年,汉语世界正在急速赶超。

  如果孩子能够同时从这两大世界中,无障碍的获取信息,他的认知能力、判断力、见识一定是卓尔不群。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学员,现在小学5年级,以前爸爸总得盯他学英语。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大喊一声,“今天的英文任务完成了吗?”。但孩子总是忘记,爸爸就十分上火。后来爸爸做了一些反思,关键是孩子对内容不感兴趣,要么是太简单的生活英语,要么是他觉得索然无味的传统英文故事。

  于是,爸爸把重点转移到如何给他找到感兴趣的材料上。偶然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谈论哈利波特,热衷和同学们讨论各种魔法。因此,爸爸找了哈利波特的英文版。因为前几册的内容孩子比较熟悉了,所以选择了第四册《哈利波特和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刚开始的时候,每页差不多有50个单词,但是,他觉得有意思,因为第一页就是讲过的一家人被谋杀,人们怀疑管家是凶手。男孩子,好奇心一下子就吊起来了,硬着头皮看下去。实在读不下去,就找到电影看一段。但爸爸要求,不能多看,只能看到和书同步的地方,要想继续看,就得继续读书。

  怎么做到有好处呢?孩子读着读着,就开始提要求,买哈利波特的wand,就是魔杖。每根不贵,但是一共60根!因为每个角色的wand是不一样的!

  爸爸也会经常问孩子一些书中内容,比如Sirius Black小天狼布莱克的魔法是什么?阿瓦达索命用英文怎么说?孩子觉得能教给爸爸教授知识了,感到很开心。

  有意思、有好处、有面子,这三点构成了有效的奖励机制。现在他每天都能坚持读3-4页《哈利波特和火焰杯》,每页的不认识的单词也从之前的50个,减少到10-20个。

  前面说过,家长在小升初后,容易中断英语学习,导致后面接不上。因此,小升初后,一定要继续高水平的英语学习。

  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总是需要考试作为出口,另一方面,正确对待考试,也能提升能力。

  无论是英系还是美系,他们都是投入大量的成本研发出来的,质量很高,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培养能力的工具。

  如何通过考试来提升能力?关键是别把它们单纯当做考试,题做完,就扔掉。相反,把这些考试当做好的文章、好的音频节目、好的原版书来学习,这样就可以提升能力。

  举几个例子。PET里面有一篇文章,讲一个艺术家给学校捐了一座铁做的长颈鹿,给学生带来欢乐。题目本身很无聊,做完就完了,关键是文章挺有意思,值得带孩子多读几遍。

  更不必说。从恒星的衰亡、到恐龙的食谱、到白蚁的天赋、到美国的工业,简直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实际上,开发的素材就是来自于美国大学的通识课。通识课,就是博雅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天天讲西方的博雅教育,但这种典型的基于博雅教育的考试,却没有好好利用,不是有点买椟还珠吗?

  毫无疑问,国际教育的内涵远远超出上述考试,国际教育的精华也不是这些考试。但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可以确定的说,中国学生要成为国际教育的成功者,一定要在这些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这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否则,国际教育就沦为懒惰、放纵的避风港。事实上,前几年公众对留学生的负面印象,都来自那些无法搞定搞这些考试的学生群体。

  作为国际教育,特别是国际教育考试的从业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方面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这些考试,研究如何通过提升能力搞定这些考试,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家长的担忧、焦虑和喜悦。

  北大附中女生出分后,全家抱头痛哭,妈妈给我转述时眼中的泪光;清华附孩子申请前不出分,爸爸和孩子在车上吵架,孩子在马路中间当场下车,爸爸谈起这事儿的唏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怎么读英文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