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在教育中“立德树人”
“给孩子选所‘好’学校,无非想让他们未来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但我逆向而行,也收获了不错的教育成果。”上海丁先生说,他女儿一、二年级在全住宿制的私立小学读书,为更好照顾孩子,他毅然决定让她转学到家门口的区级小学。高考前夕,小丁顺利保送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如今她在意大利某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随着“家门口的好学校”走出的优秀学子越来越多,部分家长纠结小学选公办还是民办的问题,也已“升级”为基础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人才筛选环节起到何种作用?对未来职场发展之路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在许多上海教育工作者眼里,新高考改革释放的信号正向人才培养前端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从基础教育中打造更为适应时代需要的青年学子。
部分家长难免会纠结小学选公办还是民办的问题。对此,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破题需要两点,一方面要缓解家长的盲目焦虑,另一方面,政府、教育工作者应认真予以重视。就教育投入、师生比、师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更为关键的教育理念问题,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也不妨多多展开“对话”,适当的“竞争”而带来的“鲶鱼效应”未尝不是积极可取,从而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的方法,并关注到每个孩子具体的成长与潜能,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俞立中相信,当“新高考”开始改变着高中人才培养方式的同时,一定有一些初中、小学会未雨绸缪,通过调整教学方案、初备小学科师资等,探索适合衔接人才培养方式。
此后,随着不久即将启动的中考改革,人才培养的前端效应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则将体现得更为明显与充分。
采访中,不少高中负责人也表示,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快就要进行“小三门”的选择,这势必要求大家在初中阶段关注个人兴趣的发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找到人生定位,将成为初中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果再往前端倒推,在小学阶段就能浸润在更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下,无疑,今后的学生选择和发展就会更多元。
俞立中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教育是不能功利化地追着潮流走的,就这点而言,基础教育理应更应广泛凝聚共识,从人的发展角度理解教育,而不再仅仅是考分上过多的纠结,这确实少不了理念的更新。“小学教育应多做探索和研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当然,除了学校教育,我们也不可以忽视家庭教育。”
根据教育部去年9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考改革试点将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中考录取模式。
求职时,人事并不会直接以应聘者基础教育背景“定性”。上海育碧电脑软件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潘瑞恩表示说,在简历填写环节,并不会要求对方进行基础教育的介绍,“但从求职者高中、大学的读书经历就可以推断,学生的‘教育底子’并不差。面试官也不需专门询问。”
应聘求职者时,人事并不会刻意关注考核面试人的基础教育读书背景,却也未曾忽视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观塑建。在求职者势均力敌的过程中,价值观的影响会更加凸显。上海市静安区首席职业指导师胡静春补充说,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从教学设备、校内外活动、教师影响带来的改变,或将对其爱好、处理问题的方法打下“烙印”,“比如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分享精神。但从另一层面上讲,小学阶段的教育必须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学校带来的影响仅仅是一方面。”
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时傲兵以面试管理培训生为例,对此观点做了分析,“在面试管理培训生时,我们很少询问基础教育阶段的经历,但会偶尔关注面试人与家庭的故事,以了解应聘人基本的家庭教育情况和个人价值观。”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职业规划和选择路上,这句话也不乏一定的道理。”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江惠从事了多年职业规划与模拟的教育。她关注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这样的教育更不失为‘前端铺垫’。小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虽然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是在基础教育中,通过体验医生、酒店管理、木工的工作,增加职业带入感,从而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与未来岗位的理解。可见在人才培养中,基础教育中的前段培养也不可缺少。”
- 标签: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