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教育的真正目标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
在这个崇尚知识与人才的社会,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为了孩子变得出类拔萃,大多数父母都舍得给孩子更多的投资,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请最贵的家教,同时,也投入最多的精力在孩子的学习上面。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付出似乎并不领情,在教育这一问题上,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那些相爱相杀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关于“咆哮妈妈”的段子,它引发了许多妈妈的共鸣。这个段子说的是一天晚上10点多的时候,传来一位女人的咆哮:“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就在邻居竖起耳朵认真听下文时,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相反数啊!”……
这并不是一个让人一笑了之的段子,读完后,我们的脑海中总有这样一幅画面久久不散:怒气冲冲的母亲,瑟瑟发抖的孩子……接下来的事情又会如何发展,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这些目标在阿德勒看来,它们固然重要,但是站在最为广阔的角度去想一想,其实教育的目标简而言之是帮助孩子“自立”。
蹒跚学步的婴儿渴望独立行走,咿呀学语的孩子渴望掌握语言与人们交流,追求自由,追求进步,追求自立,这是人的一种根本性的需求。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干涉孩子,而是帮助孩子自立。
假如抛开“自立”这一目标,教育就容易变成一种强迫行为,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在为老师、为父母而学习,从而就会产生出一种与老师、父母相对立的情绪。
尊重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说:“尊重就是实事求是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并且,他还补充说:“尊重就是要努力地让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尊重父母,学生要尊重老师,部下要尊重领导,可是经常会有一部分人忘记,其实父母与老师需要尊重孩子,领导也应该尊重部下,“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
没有尊重的地方就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顺畅地交流。在教育领域里,父母尊重孩子,教师尊重学生,哪怕是那些连五分钟都安静不了的孩子,我们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尊重的本质不是尊重特定的他人,而是尊重所有的他人。
可是这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似乎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太小,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懂,我们常常会自作主张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向他们灌输各种各样的道理。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就会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我们这样对待孩子,那么就和阿德勒所说的尊重孩子相违背。尊重这个词语首先含有“看”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要努力发现孩子本身的价值,然后帮助他成长发展,而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在企图操控和矫正他人的态度中,不会有丝毫的尊重。
那些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意愿成长的父母,在孩子不服从安排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手段,而这些强制性的手段也可能会立即产生效果,孩子们一下子就变得听话了。可是,这在阿德勒看来,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听父母的话,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服从的仅仅是“权力”,他们只是希望愤怒的风暴快点过去而已。
尊重孩子,这是一件说比做要容易得多的事情,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在阿德勒看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关心“他人兴趣”。
当孩子们玩我们无法理解的游戏或是无聊的玩具时,甚至是读一些不太健康的书籍,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时候,我们也不要立即制止或劝阻。无论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多么低俗,也都要试着去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去和他们玩一玩,将自己投入其中愉快地感受。
当我们能够做到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地尊重孩子,理解也就从这里开始。
- 标签:什么是教育目标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其实我们教育的真正目标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
在这个崇尚知识与人才的社会,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 北京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
- 70年让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变
- 易知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教学品质!
- 教育专家进校谈“教育的本质”
- 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6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推荐
- 教育部:“十四五”末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将达高中二年级以上
- 教育的目标是学会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 事业单位写作热点:浅谈教育目的——使人健康成长
- 周远清教育格言(100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