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70 影响教育的名句热词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提出,一经提出便广泛流传。它简洁而深刻地论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备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它正本清源,引领了举国上下对教育的重视,极大促进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985年出台的《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此之后,我国历届领导集体均把这一论断作为教育基本功能的论断,并在不同场合重申这一论断。同志、同志在讲话中均明确提出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并将之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论点;党的以来,习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讲话、书信中多次提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何谓“本”?“本”就是“一”,是“原点”也是出发点。何谓“百年大计”?通常是指国之大计,即国家的长远发展。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需要、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要素协同作用。那么百年大计为什么不是以经济为本、军事为本、文化为本,而是教育为本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换言之即是:国家发展,教育先行。一个国家、民族的竞争力归根结底靠人,而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这种认识指明了教育在诸要素中具有超越其他要素的先导性作用和奠基性作用,是世界历史和经济理论共同揭示的普适性规律。
教育先行,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国家选择。教育先行,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因。中国的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呼应着世界历史与经济学理论,同时自始至终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服务着中国的“百年大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之后又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个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点不变,但是着力点各有不同。1986年起,我国开始施行义务教育法,全民义务教育得以普及,为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为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提供了充足保障;高校扩招、“双一流”建设确保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需的人才储备;控辍保学、教育扶贫政策缩小了贫富差距确保教育公平,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推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在与时俱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仅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成就,还提供了教育促进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对国家发展而言,它提示执政者应注重长远大计不搞权宜之计,更加注重人的培养而不仅是物质积累。对个人成长而言,它揭示出教育才是改变命运的根本手段。越是处在贫困中的家庭和个人,越是应当考虑长远的投资,正所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的复杂国际背景中,它在未来必将产生出新的智慧,让中国以及全世界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搭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互理解的桥梁。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 标签:教育很重要的名言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