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琼山革命红旗扬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这是冯白驹的行军包,这是我搜集的文字资料……”3月9日,88岁的冯行炳老人见到海南日报记者一行,高兴地从屋里头拿出珍藏多年的革命老物件,逐个向记者展示。
93年前,在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蛟乐坑村民小组,中共琼山县委就在冯行炳老人的这间祖屋里成立,从此,琼山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保顺四海家和美,利达九州国安好。”93年后的现在,冯家祖屋门口贴着的这副对联,是冯行炳老人对祖国的祝愿。愿景现已成真,屋子外墙上写着“中共琼山县委成立旧址”的牌子光可鉴人,映出了冯老现在的惬意生活和盈盈笑意。
琼崖首个中共县委成立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海口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很快蔓延到全岛,史称“琼崖四二二事变”。革命由此进入低潮期,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转向农村。
在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的指示下,海口郊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冯白驹着手组建中共琼山县委。
“没有广泛而坚实的农民基础,县委是成立不了的。”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说,要在农村成立县委,必须要找到农村的党组织,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并非易事。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党就成立了琼山县委,非常了不起。”周琪雄说,当时,冯白驹是海口郊区农民协会的主任,对海口周边的村庄情况非常熟悉。由于海口三江一带各村都成立了农协,其中许多村都是革命村,所以被选定为琼山县委成立点。
6月4日,冯白驹在蛟乐坑村的冯家老屋召集陈秋辅、冯裕江等同志,传达了王文明关于在农村坚持斗争的指示精神,并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中共琼山县委,领导成员3人,冯白驹任县委书记。
“这是中共在琼崖成立的第一个县委。”周琪雄介绍,琼山县委是共产党建立革命组织,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尝试,琼山县委成立之时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组建农民武装队伍,发动群众斗争,推动革命发展。
1927年9月,广东省委指示琼崖特委,“没收大中地主之土地,分配与无地农民和佃农。”根据指示,琼山七区没收地主财产,分配给农民,宣布耕者有其田,地主家属也同等分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后,积极支持革命。琼山十二区农民发起运动,地主土豪不得不减租减息。
中共琼山县委成立旧址所在的民宅经过修缮,早已变了模样。革命工作硕果累累
成立当月,琼山县委就领导农民武装队伍打响了琼山县革命斗争的第一枪。
1927年6月,在冯白驹的指挥下,琼山县委武装人员和周边农协的农民武装,在咸来村的罗球桥截击了国民党的一辆收饷军车,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财物。
“罗球桥一战极大鼓舞了士气。”周琪雄说,在那之后,琼山的武装革命斗争很快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1927年9月,中共琼山县委领导琼崖讨逆革命军第六路军(原琼山人民革命军,以下简称第六路军),在1000多名群众的配合下,成功进攻琼山的道统、岭后两个民团炮楼。10月,得知国民党黄镇球部将运粮从大致坡经过,冯白驹指挥第六路军设下埋伏,击毙敌军数十人,缴获枪械十余支。
其中,夜袭下田炮楼是当时琼崖革命武装对敌作战中较有影响的战斗之一。
下田炮楼位于琼山县东部的树德乡,由30名国民党反动派把守。1927年冬天,在夜色掩护下,革命军悄无声息地潜到了炮楼附近。进攻令下,革命军闻声而动,一时间,枪声、爆炸声、跑动声不绝于耳。黑暗中,敌军惊慌失措,最终全部投降做了俘虏。革命军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缴获了敌军十多支长短枪和一批弹药。
周琪雄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除了发动武装斗争外,琼山县委还群策群力,做了许多其他工作。
1928年11月29日,广东省委对琼崖特委发出指示,要求南路、琼崖二特委合并迁往海口,指挥琼崖全属及南路各县工作。于是,琼崖特委书记黄学增率部分特委常委和共青团特委,从乐会四区(今属琼海市)北上,暂且在琼山县落了脚,准备择机前往海口。
时间紧迫。琼山县委同志紧张筹划、周密部署,经过不断踩点,最终在海口提前为琼崖特委租下一处安全而隐蔽的办公地点,并由政治可靠的女同志打掩护,将琼崖特委人员和共青团特委人员秘密送达海口。
与此同时,琼山县委也为我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46年,按照要求,中共琼崖特委(1947年5月后改称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机关报《新民主报》人员从特委驻地六芹山转移到琼山县新马乡,在琼山县委的支持下,隐蔽在红树林中继续出版报纸。不料消息走漏,国民党突然包围了报社所在的红树林,《新民主报》编辑部及印刷所30多人被围其中。此时,又是琼山县委,组织带领部分报社人员成功突围。
蛟乐坑村村口立着“中共琼山县委成立旧址”石碑。 本组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先烈愿景已然成真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种遍自由花。”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共琼山县委曾经努力绘就的蓝图,如今已真正落了地,变成了蛟乐坑村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昌福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学林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眼下,蛟乐坑村的主要产业是百香果和菠萝种植,以及种桑养蚕。“村里的地被企业承包下来做规模化种植,”李学林说,“村民们既能收一份地租,还能在这家企业里打工,一块地挣两份钱。”
“这些年,政府帮我们把路也修好了,下雨走路不用踩泥巴了,路灯也装好了,晚上出门也有光亮了。”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冯行炳老人不禁感慨。
“我们正在逐步开展乡村建设,下一步就计划为蛟乐坑村建设文化室和党员活动室。”李学林说,现在村里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之后,污水得到了处理,村容得到了提升,“相信这个革命老村会更好。”
(海南日报海口3月9日讯)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