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套保障房托起两亿人安居梦 多方式织密保障网
“我现在得争当长寿老人,多享受几年这样的好日子!”住进了带有日间照料中心的保障房,73岁的陕西省镇巴县老人钟文翠很惬意。
从“忧居”到“有居”,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增长到了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长到了2018年的47.3平方米。
从“有居”到“优居”,自2008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帮助约2亿像钟文翠一样的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7000万套保障房筑起两亿人的好日子
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
计划经济时期,住房短缺问题严峻。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城镇住房实物分配、低租金使用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受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住房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短缺问题突出,尤其随着城镇人口在短时期内快速增长,住房不足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7平方米。
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住房改革大幕开启。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解决住宅问题的路子能不能宽一些。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构想。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市场化、商品化的进程,住房保障也拉开了帷幕。一方面,数千万城镇职工家庭通过购买房改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部分城镇家庭通过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中获得拆迁安置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另一方面,1994—2007年,全国还建设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套。
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住房保障加速建设。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保障工作开始提速,保障对象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方式更加丰富,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完善。
“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2018年底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从2008年到2018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计开工约7000万套,其中公租房(含廉租住房)161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573万套、限价商品住房282万套、棚改安置住房4522万套,还有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公租房租赁补贴,合计帮助约两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一个拥有14亿庞大人口的国家,又以超预期的高速行驶在城镇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也没有相似的经验可以借鉴,取得了这样的住房保障成绩堪称世界奇迹。”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说。
租、售、改、补多种方式织密住房保障网
“新房子面积54平方米,两室一厅,厨卫装修一应俱全,每月租金只要190元。”江苏省常州市的环卫工人黄峰说,公租房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我们家三代5口人第一次有了各自的房间,居住空间比以前大了一倍!”通过摇号幸运地入住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上海居民鲍琦青说,共有产权保障房解决了一家子蜗居一室的问题,今后补齐差价还可以获得房子的完全产权。
“过去我们住的是‘趴趴房’,就是快要‘趴下’、随时会倒的房子,还没厕所没下水,出门上公厕,倒水门前泼。”吉林省辽源市阳光新城小区的居民张正义说,棚改让他们搬进了65平方米的新楼房,他还在新小区里开了一家杂食店,有了稳定的收入。
……
配租与配售、实物与补贴,多种类型和方式织起一张密实的住房保障网,托起各类人群的安居梦。
公租房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18年底,37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还有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公租房租赁补贴。
经济适用房等配售型保障房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夹心层”的住房困难。截至2018年底,通过购买经适房等配售型保障房,5000多万买不起商品住房、又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城镇中低收入群众有了合适住房,实现了稳定居住。
棚改房等安置住房让原来居住在城镇危旧住房中的困难群众“出棚进楼”,截至2018年底,上亿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这张住房保障网还在越织越广、越织越密。多种住房保障新形式不断适配更多层次的保障需求,跨户籍、降门槛等保障新举措不断扩张保障人群范围。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一起,共同促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目标的实现。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助推剂
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在改善两亿人住房条件的同时,住房保障建设还拉动了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筑起社会稳定安全网。“我国的住房保障建设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并且没有出现许多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大量贫民窟现象,缓解了城市内部二元矛盾。”虞晓芬说。
担当经济发展稳定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和建材、装修、家电等消费,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多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成为城镇化助推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18年底,有390多万新就业无房职工、810多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公租房保障。据测算,通过棚户区改造,1500多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住进了配套完善的安置房小区,实现了就地城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户分离高达2.86亿人,产生巨大的住房需求,各地把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有效地减轻了城市化过程中这些群体住房压力。”虞晓芬说。
一头连着民生的保障改善,一头连接经济社会的发展,住房保障建设不断发挥着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