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推广STEAM教育方式
中国经济网10月11日讯(记者 陶杰)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未来网主办,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一米智联及华幼未来协办的《“课后三点半”素质教育进校园公益项目全国发布会暨中国青少年课后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课后三点半’素质教育进校园公益项目”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就创育如何深入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如何与公立学校教育模式相结合、如何突破素质教育瓶颈等问题发表了宝贵的观点和。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朱昆伦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创育的推进方法,并介绍了大学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的各项举措。
本次会议还设立了STEAM教育专场,重点研究了国内STEAM教育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由一米智联研发,经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认证的数套STEAM课程,并对未来STEAM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STEAM,即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 Maths(数学)五个单词的缩写,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教育,它不仅仅是提倡学习这五个学科知识,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方式。如今,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中国的STEAM教育也日益普及。但由于国内的STEAM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目前存在着两大发展瓶颈。
首先,一般学校对STEAM的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大多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也大多停留在单一科目知识的传递上,学校未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STEAM课程知识,无法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STEAM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STEAM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它更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一项目或者某一课题的研究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究,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则是“授业解惑”,这无疑给中国传统课堂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加速普及STEAM教育,使之扎根并服务于全国教育培训机构,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携手一米智联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和推广“大学全国校外STEAM教育实践”,以标准化的STEAM课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使之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本次会议的STEAM课程培训会上,一米智联详细展示了3D打印课程、桌游创新课程、智能拼插创新思维课程以及儿童创新编程等四门STEAM素质教育课程,全方位解读了该课程的运营模式及授课形式,为在场的教育机构培训人员生动地展示了STEAM课程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到STEAM教育未来的发展潜力。